近日,开平市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制定对食品安全包保干部开展培训工作的《开平市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干部培训指南》,让包保干部时刻牢记承诺事项,及时记录履职情况,压实包保干部责任,促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是开平市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开平市坚持党政同责,通过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壮大、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等多项举措,用心打造“食安开平”名片。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
党政同责
赋能食品安全创建工作
为落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开平市注重组织协调,坚决贯彻党政同责要求,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保持紧迫感,将创建工作视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政治任务,赋能创建工作。
开平市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领导部署和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开平市强化工作指导,确保组织领导有效落实。通过自上而下抓组织领导、督促指导,营造担当负责、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相关领导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
此外,开平市切实压实创建责任,确保创建任务顺利完成。食品安全被列为开平市委全会、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并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权重超过3%。这一举措使得创建任务落实到了具体单位、岗位和人员,明确了各阶段创建任务、措施和要求。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构建了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组织领导体系。
抓实监管
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在食品安全防范工作中持续加强监管,以抓实监管为根本,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开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实现食品安全监管转型,开平市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建设工作。通过这一平台,全市学校食堂全部实现“明厨亮灶”,566家餐饮服务单位将视频信号接入平台,实现了智慧监管。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各类食品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工作。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304宗食品违法案件,案值达到37.1万元,罚没金额187.45万元,并没收了一批假冒伪劣食品。
据统计,开平市连续三年增加食品抽检经费,全面推行合格食品备份样品再利用,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目前,每千人食品抽检量达到6批次,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7.43%。全市28家农贸市场和超市都设立了快检室,每天对市场内的农产品进行自检和公示。通过全流程全覆盖的检查工作,全市共完成1366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61468批次快检工作。对于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共处理667.66公斤,核查处置完成率达到100%。此外,开展了8期食用农产品“你送我检”下基层宣传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产品,消除了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开平市加快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和培训。目前,全市268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在协助安全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和宣传引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服务
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壮大
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实现乳肉制品、白酒生产企业以及学校、幼儿园食堂等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制定《开平优品鸭蛋制品》《开平优品鸡肉制品》《开平优品丝苗米(大米)》《开平优品鸡蛋》等团体标准,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落实食品安全规范;出台《开平市扶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十二条》政策,开通绿色办理通道,通过送政策上门、答疑解惑等服务措施,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落地,是开平市以管理服务为导向,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开平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和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县级行政区品牌“开平优品”,形成了“1+6”的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
同时,开平市重点发展马冈肉鹅、禽蛋等优势产业,延伸马冈鹅产业链,推动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沙天露茶”,建设了“大沙优品”大沙茶共性工厂,借助“大沙优品”品牌效应,解决了零散茶叶从加工到销售的短板问题,提升了大沙茶的竞争力。
目前,开平市通过引导马冈肉鹅、禽蛋、茶叶等行政区品牌优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知名度发展方向迈进。“通过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发展壮大,食品产业总产值逐年上升,为乡村振兴建设和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开平市还以宣传发动为抓手,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据统计,开平市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发放3万多份宣传材料;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吸引超3万人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