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逐梦天宫启新程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就业
首批岐黄学者学术团队总体人数增至3596人
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将以“乘梦飞 再相约”为主题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天宫启新程
——写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赴“天宫”之际
10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对接过程的画面。
10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
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在西北大漠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中国人开启飞向太空新的征程——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送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奔赴“天宫”。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6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

    神舟十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2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

    20年20人进入太空,华夏儿女叩问苍穹,步履不歇;

    30战30捷一气呵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立新功。

    文/图 新华社

    A  接力出征  一往无前

    10月26日上午,身着乳白色舱内航天服的3名航天员,在万众瞩目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出征太空。

    指令长汤洪波走在中间,这是他在两年多时间里的第二次飞天。在汤洪波的老家湖南湘潭,他的父亲正通过直播观看出征仪式。他坚信有国家强大的科技力量做保障,这一次,儿子也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航天员唐胜杰,是首位出征太空的甘肃籍航天员。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已在他的家乡传颂了千年。他的出现,让家乡父老雀跃欢呼。唐胜杰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时代给了我们追梦圆梦的舞台,实现了从蔚蓝到深蓝的增色,实现了从‘航空梦’到‘航天梦’的跨越。”

    河南杞县的街坊四邻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看江家小儿子。曾经的江新林还是个得了奖状就藏起来从不张扬的孩子,如今已是“不负时代,以奋斗的姿态奋力奔跑”的航天员。

    他们将要执行的,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第2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立项以来的第30次飞行任务——

    17艘神舟飞船,6艘天舟飞船,3个空间站舱段……2022年底圆满完成立项之初确定的“三步走”战略任务后,中国人叩问苍穹的求索之路还在继续。

    这是一场接续实现梦想的远征。

    前来送行的人群中有杨利伟,他向即将踏上飞天之旅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挥手致意。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也是从这里领命出征,中国人逐梦太空的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回望起点,他说:“20年弹指一挥间,从首次飞天到全面建成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既激动更自豪,有遗憾更羡慕。”

    杨利伟出征时,身后问天阁那面墙还是空白的。今天,执行历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的巨幅照片铺满墙面。不久后,首登太空的航天员唐胜杰和江新林也将位列其中。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独自飞行到太空会师……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在浩瀚宇宙拥有了一方温馨港湾。

    B 征途漫漫 行稳致远

    11时14分,橘红色的尾焰从长征火箭的底部喷薄而出,如巨龙盘旋托举洁白的箭体腾空而起。

    有着“神箭”之誉的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唯一一型用于执行载人任务的运载火箭,肩负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至今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

    持续提升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是火箭团队始终不变的首要目标。

    “相比遥十六火箭,遥十七火箭共有25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设计改进、流程优化以及预案细化等方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魏威介绍。

    “经过持续不断地消除薄弱环节、优化技术状态,目前长二F火箭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魏威说。

    在确保发射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长二F火箭团队不断梳理优化发射场流程,提升测发效率。魏威表示,目前长二F火箭“发一备一”的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到35天,如今正瞄准30天目标继续优化改进。

    系列运载火箭以“长征”命名,时时激励着科技人员克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这是设计者命名的初衷。从一穷二白发展至今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何尝不是一场千万人并肩共赴的“长征”。

    面对世界航天大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先行30年,中国老一辈航天人决心自主创新打造航天员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当时提出的载人飞船三舱方案、轨道舱留轨方案、逃逸救生方案等,到现在还广泛应用于航天器,而且能与国际航天很好地接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闫洁说。

    针对空间站阶段任务需求,载人飞船开启了组批研制模式,建立了多艘载人飞船并行设计研制的管理体系。“神舟十六号到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是组批生产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闫洁说。

    20年前,正在清华大学读博的薛辉,在电视上看到神舟五号升空。2009年,他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名科技人员。“在神舟升起的地方,我找到了国家利益和个人价值的结合点。”他说。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薛辉”,主动加入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中来。

    C 和平进步 泽被千秋

    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撤离返回之前,我忍不住再次回到核心舱,看了看自己精心调试的设备,摸了摸自己亲手安装的螺丝,真的很舍不得。”

    当时常梦回太空的汤洪波再次回到这里时,“一室一厅”已经扩充到了“三室一厅”。

    短短两年内,中国载人航天走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和建造阶段,突破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再生式环控生保等8项关键技术,如期建成空间站,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为了迎接战友的到来,空间站里的神舟十六号乘组一早就精心布置了核心舱。

    这一次,神十六、神十七两个乘组“太空会师”,会带来一张令人期待的合照:有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景海鹏,有最快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汤洪波,还有4名第三批航天员同时在轨。

    从零开始摸索的首批航天员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如今,第二批航天员挑起大梁,第三批航天员接续飞行,第四批航天员正在选拔,其中或有人来自港澳地区。

    薪火相传,欣欣向荣。

    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随着载人登月任务进展,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我们未来也会像今天一样,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林西强表示。

    20年前,杨利伟遨游太空的短短21小时23分钟里,将联合国旗和五星红旗放在胸前展示,还在工作日志的背面郑重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正是中国人接续飞天的初心使命。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