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理论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快推动江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侨乡文化
发展创新大产业 打造强大“科技新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推动江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加快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我们应以省提出的“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建设要求为指引,发挥好“五力”牵引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强“引力”,优化养殖链条提“产力”,补齐基建短板增“韧力”,建设特色园区添“动力”,强化资源整合激“活力”),加快建设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江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截至2023年3月,全国已发布八批共169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其中广东省有15处。国内多个省份如辽宁、山东、江苏、福建等争先布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新赛道,广东省提出“1年顺利起步、3年初见成效、5年显著变化、10年全面建成海洋渔业强省”目标,省内各沿海城市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江门是广东省海洋大市、渔业大市,发展海洋牧场有基础、有空间、有挑战,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基础较为扎实

    江门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得天独厚,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较为扎实。一是自然资源禀赋突出。我市大陆岸线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占全省的1/7,海岛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形成了“台山蚝”“台山青蟹”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名副其实的湾区“海鲜铺子”。二是海洋养殖初具规模。截至今年6月底,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0个,在建重力式深水网箱60个,在建桁架类网箱平台1个。三是港口及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拥有崖门渔港、广海渔港、横山渔港、沙堤渔港四大渔港,成功创建台山鳗鱼、江门水产等省级水产产业园,以及台山生蚝、开平淡水鱼等市级水产产业园,正推进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建设。四是海洋牧场装备制造潜力较大。在银洲湖沿岸形成船舶制造集聚区,有规上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13家,其中威立雅是全省三大总装平台之一,拥有全球第一大机械化梳式滑道(15万吨级),有望以此为基础打造成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在看到长板和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短板和不足。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不够。表现在沿海地区交通通达能力较弱,港航服务功能不强,冷链物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海洋牧场发展的支撑不足;4个渔港规模较小,功能定位不够清晰,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专业渔获交易市场。此外还存在前期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全产业链发展有待加强等问题。

    加快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我们应以省提出的“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建设要求为指引,发挥好“五力”牵引作用,加快建设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江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做好顶层设计强“引力”。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形成“市级主导、县(市、区)主推、部门协同、国企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统筹谋划、资源配置,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二是编制专项规划。摸清海洋渔业家底、海域产权等情况,确保统一规划、统一管控、统一利用,实现陆海接力、无缝衔接。三是明确权属分配。进一步明确海域及资源权属关系,探索以“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方式,建立产权清晰的管理制度,注重生产者与环境保护者利益一体化推进。

    ——优化养殖链条提“产力”。一是补齐种苗短板。加强与水产种业优势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推动我市优势海水养殖品种的繁育研究,形成“亲鱼—鱼卵—鱼苗”完整产业链。支持沿海镇、村发展海洋渔业种苗产业,以“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鱼苗规模化繁育。二是加强近海整治。摸清我市近岸海域养殖情况,科学划定禁养区、养殖区、限养区,明确养殖区域、养殖规模、养殖品类等。有序清理近岸海域非法养殖及用海设施,加快传统鱼排升级改造,建立和推广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三是发展深海养殖。引导养殖主体向深远海转移,发挥深远海养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等发展模式,引导近海养殖户、渔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承担起海洋牧场后期管理维护,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四是打造特色品牌。持续擦亮“台山蚝”“台山青蟹”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加大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宣传、管理、保护力度,提升江门“海鲜铺子”知名度。引导龙头、重点企业打造品牌,提升海鲜产品附加值。

    ——补齐基建短板增“韧力”。一是推动四港联动。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海陆滚动、多港协同”,推动崖门、广海、横山、沙堤四大渔港“串珠成链、联动发展”,补齐码头、系泊设施、航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区域水产品供应链枢纽平台。二是加强节点建设。加快推进海鲜水产冷链节点建设,构建“两中心+N节点”的冷链网络。在广海镇、汶村镇分别规划建设大型水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打造成为RCEP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网络门户节点。发挥蓬江、新会、台山、开平、鹤山五大冷链设施集群优势,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水产品物流园区。三是畅通物流网络。推进我市综合交通网建设,谋划通用机场、深水港口、货运铁路站场建设,建好冷链物流“大动脉”。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城市市政道路、农村公路建设,连接农业基地、生鲜农产品采供网点与冷链物流基地,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冷链服务体系。

    ——建设特色园区添“动力”。一是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抓住有利契机,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江门样板”。二是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制造基地。用好新会银洲湖片区已形成的南洋船舶、中交四航、威立雅等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聚效应,支持本土有实力的企业转型发展、增资扩产,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落地,谋划建设全省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制造基地。三是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精深加工产业园。以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台山)为基础,打造集渔获交易、冷链仓储、分拣物流、精深加工、跨境电商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精深加工产业园,有效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强化资源整合激“活力”。一是用好财政杠杆。继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增强专项债延续性,加快研究出台地方财政支持政策,强化种苗培育、生态渔业、加工冷链、海工装备等领域新增项目的奖励、补贴或贴息支持。二是强化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设立涉海专营分支机构,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投融资服务,研发深远海养殖装备保险、渔业巨灾保险等特色险种。支持发展深远海投资基金,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鼓励社会资本等通过股权运作、战略投资参与海洋牧场建设。三是提升科技支撑。支持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联合企业开展深远海养殖技术攻关,推动深远海养殖领域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设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科研能力。以五邑大学为依托,加大涉海专业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四是推进立体用海。探索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利用海上风场风电机组之间的海域空间,形成“水下养殖、水上发电”的立体用海新模式,实现现代渔业和新能源产业高效融合发展。

    (中共江门市委党校202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第三课题组 指导教师:黎彩眉;课题组成员:邝樟平 钱珍珍 吕彬 李筱颖 刘昌海 朱浩铭 余敬华 杨帝根 张伟健 郑向华)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