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逝世,据多家媒体报道,此前吴尊友已身患胰腺癌两年左右。据了解,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察觉、早期诊断率低、进展迅速,等到患者察觉时大多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么,应该如何远离胰腺癌?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胰腺癌一般指胰腺导管的恶性肿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医师伍隽华介绍,胰腺癌具有发病隐匿且凶险、预后极差、病因不明的特点。
胰腺癌发病隐匿且凶险,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很轻,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患者容易误以为是消化道疾病。再加上胰腺癌发病快速,发现窗口期很短,大多数患者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察觉,这时胰腺癌已经快速发展到中晚期了。
预后极差,胰腺癌干预后较难康复。胰腺癌为原发、先天耐药疾病,药物治疗的效率比较低,同时胰腺属于后腹膜器官,埋藏较深,周围有较多重要血管,做手术切除的患者不到20%,手术切除率不高。“据临床统计,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有4—6个月,5年生存率仅有8%。”伍隽华说。
病因不明,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尚未发现胰腺癌的明确病因。不过,流行病学的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以下这些人群患上胰腺癌的概率相对更高: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年龄越大,患上胰腺癌的概率也会越高,临床上45岁以上的胰腺癌患者比较多,不过这两年40—45岁的患者也在增多,呈现年轻化趋势;长期接触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以及不健康饮食、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
那么,出现什么症状时需要警惕是否患上胰腺癌?江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郭双提醒,如果年龄超过40岁出现非特异性腹痛症状、新发糖尿病,尤其是非典型糖尿病或快速发展的胰岛素抵抗、皮肤巩膜黄染、陶土色大便等现象,或者出现慢性胰腺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建议及时到医院接受定期检查。
郭双介绍,一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应对胰腺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第一级预防,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食物,不吸烟不酗酒,坚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果发现胰腺癌的症状,要做到第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胰腺癌的检出率;如果确诊为胰腺癌,要做到第三级预防,即对症治疗,达到防止病情恶化、肿瘤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张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