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日前在贵州大学举行。本届“挑战杯”竞赛分为主体赛和专项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学生参赛,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门职院”)李辉强、翁沃光、谭金杏老师的项目《让高素质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狂飙”: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荣获国赛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通讯员 梁洁琼 胡缓
全省唯一
高职院校项目斩获一等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一起同台竞技,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本届“挑战杯”竞赛由“1+1+2”的赛事架构及配套活动组成,即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和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等多项活动,其中主体赛竞赛的基本方式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相关展览、转让活动。
此次“挑战杯”国赛的主体赛在690件(广东省44件)参加终审决赛的作品中,共评选出一等奖201个(含科技发明制作等所有类别),其中广东只有11个项目获得国赛一等奖。在这11个一等奖中,只有4个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项目,江门职院是4个项目当中唯一的高职院校项目,也是广东省所有一等奖获奖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实现了“挑战杯”赛事重大突破,创造了历年最好成绩,也创造了广东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作品在“挑战杯”国赛的最好成绩。
横跨11省
获奖项目聚焦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
获奖团队以全国为视野,历时近两年,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形式,以广东省为主,同时在全国11个省份范围内选取43所职业院校(相关涉农中职、高职及职业本科)为代表,对职业院校近年来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研,对12853位农民进行线上线下的调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紧紧抓住高素质涉农人才培养这一关键要素,对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开展研究,以期进一步挖掘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潜力。
在比赛团队返校后的经验分享座谈会上,江门职院校长彭志平表示,荣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赛事重大突破、挺进了重点赛项“全国一等奖”行列,是学校办学以来在赛事成绩上获得的最高殊荣。
“参与‘挑战杯’这一路走来,我收获颇丰。”参赛学生黄杨说,“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最后的奖项,更是通过比赛获得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参与‘挑战杯’这段时间里,我的思维与演讲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参加‘挑战杯’,最让人欣喜的是看到了学生的快速成长。”项目指导老师李辉强这样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指导老师翁沃光说,“这次在国赛场上我们就如我们调研的对象一样,都像农民进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最终收获的,远不止这个奖项。”
“四有”筑基
“挑战杯”系列竞赛表现优异
事实上,本次“挑战杯”国赛优异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江门职院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一直基础坚实,表现优异。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该校就获得16个奖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以全省高职院校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获得“挑战杯”优胜杯,是全省近十五年来唯一一所连续八届捧得“挑战杯”优胜杯的高职院校。
一直以来,江门职院高度重视“挑战杯”系列竞赛,把“挑战杯”竞赛等作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科创报国征程。
在经验座谈分享会上,彭志平总结了该校“挑战杯”竞赛国赛参赛经验,集中体现在四个“有”:有一支品学兼优、顽强拼搏、知难而上的参赛队伍;有一支富有经验、爱岗敬业、因材施教的指导老师;有一个紧贴时代脉搏、紧扣职业教育和服务乡村振兴的选题;有一支通力合作、全面保障的后勤服务队伍。
该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观察社会、深入实践,怀揣科创报国初心,践行“强国有我”誓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彭志平表示,该校将以此为契机,把这次国赛一等奖的相关经验总结好、宣传好、推广好,进一步加强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其他重大的竞赛及项目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