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张泽彬) 初冬时节,风清气爽,是马蜂活动活跃期,市民到郊外劳作、游玩时要注意被马蜂蜇伤。近日,51岁的台山村民麦女士在郊外劳作被马蜂蜇伤,被送进了ICU。
近日,家住台山的麦女士在山上务农时,不慎误捅了一个马蜂窝,被蜂窝中的蜂群蜇伤面部和四肢,赶紧前往当地医院接受简单处理。由于蜇伤麦女士的马蜂数量较多,其中毒程度比较严重,出现了伤口红肿、身体发抖的症状,且病情逐渐恶化,于是当天被转送江门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
“患者的蜇伤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和四肢,刚来到急诊科时,面部肿胀得比较严重,且出现了合并急性肝功能不全、转氨酶水平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邓文斌回忆,当时麦女士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症状比较严重,急诊科团队第一时间为麦女士进行了开放静脉通道、扩容、使用激素等对症处理,维护生命体征安全,随后安排麦女士转入该院的综合ICU。
在ICU,经过抗过敏治疗以及两次血液净化治疗后,麦女士的病情逐渐稳定并有所好转,3天后转入普通病房,医护对麦女士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监测复查,经过5天的住院治疗后,麦女士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恢复正常,并康复出院。
小小的马蜂,为何会如此危险?邓文斌介绍,一方面是因为马蜂的“脾气”比较暴躁,领地意识强,容易主动攻击人;马蜂等野蜂的螯针是可以反复蜇刺的,每只蜂都能多次攻击,再加上马蜂喜欢群居,一次参与攻击的马蜂数量会比较多。另一方面,马蜂蜇刺时会向人体注入毒素,如果只是受到少量马蜂蜇刺,患者会产生皮肤灼痛、红肿、瘙痒等较轻的症状,如果受到较多马蜂蜇刺,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悸、休克、窒息等症状,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人体凝血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医院收治的被马蜂蜇伤的患者,多数是在野外、山上进行劳作或郊游时被蜇伤的,另外秋冬季被马蜂蜇伤的人数会比较多,相较平时多30%左右。”邓文斌提示,进入秋冬季,不少市民喜欢到野外活动,被马蜂蜇伤的案例也有所增加,在野外活动时尽量不要穿着颜色过于鲜艳的衣服,防止吸引马蜂的注意;遇到蜂巢时,不要主动靠近或触碰,不要干扰马蜂;如果有马蜂飞过身边,也不要过于惊慌或主动拍打,防止招来马蜂攻击。
如果被马蜂蜇伤,第一时间应查看是否有螯针残留在皮肤表面,如有发现,应小心拔出,并使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蜂毒一般呈弱碱性,可以使用食醋等弱酸性物质涂抹患处,达到中和蜂毒、减轻皮肤不适感的效果,也可以对患处四周进行局部冰敷,减少携带蜂毒的血液回流,减缓身体对蜂毒的吸收,同时减轻患处疼痛。如果被蜇伤的情况较轻,没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一般经过三四分钟后身体的不适会自行缓解,但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紧等比较严重的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