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鹤山市扎实开展“强镇赋能”行动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11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鹤山市扎实开展“强镇赋能”行动
推动共和、古劳镇域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共和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图为共和镇大凹村。
古劳是一个美丽的岭南水乡,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开栏语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发布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鹤山市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名单,并成为全省9个创先类典型县之一。同时,鹤山市还有2个镇、10个村分别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街)、典型村(社区)名单。

    今年是推进“头号工程”的开局之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时期,鹤山要在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争当先锋、勇当示范。作为江门唯一入选的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鹤山实至名归。当前鹤山全市齐心协力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共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鹤山2镇10村入选省首批典型镇村具有标杆性、示范性,将激励带动鹤山全市各镇村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鹤山入选的省首批典型镇(街)、典型村(社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方面有什么规划?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今日起,本报将推出《争当先锋、勇当示范——鹤山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聚焦》栏目,敬请关注。

    策划:谌磊 杨光明

    乡镇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壮大镇域经济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当前,鹤山市正扎实开展“强镇赋能”行动,积极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切实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乡镇公共服务便民利民,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建设一批珠三角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点”上开花、“带”上出彩,助力鹤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据了解,鹤山此次入选全省首批典型镇的镇(街)共2个,分别是共和镇、古劳镇。今年以来,共和镇、古劳镇结合各自定位和优势,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推动镇域经济持续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共和镇、古劳镇奋战“百千万工程”都有哪些“实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杨光明

    共和镇

    奋勇争先、当好示范 找准“百千万工程”的“共和战法”

    典型档案

    共和镇位于鹤山市中部,紧邻珠三角核心区。2015年,共和镇与鹤山工业城合署办公,工业快速崛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逐步成为鹤山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之一。共和镇农业特色鲜明,以“三瓜两豆一葛”闻名粤港澳。2023年共和镇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430位,排名较去年上升了25位,是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新城。

    数看共和

    1-10月,共和镇规上工业总产值257.97亿元,同比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62.45亿元,同比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财政收入约3.69亿元,同比增长22.6%。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023年位居榜单第430位,较2022年上升25位,以历史最高进位持续领跑全市镇域发展。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宣读了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鹤山市共和镇成功入选首批典型镇。

    今年以来,共和镇聚焦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县域”提升行动、“绿美鹤山”行动、“百村共兴”行动、“百村共建”行动、“百村共治”行动等六大攻坚行动,找准“百千万工程”的“共和战法”,以加快形成产业突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力争在“百千万工程”工作中奋勇争先、当好示范。

    锚定目标

    着力壮大镇域经济

    打造省中心镇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也是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

    今年以来,共和镇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迅速建立“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第一时间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下设5个工作专班,对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提前部署、精心谋划。

    共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和镇将锚定建设省中心镇和美丽圩镇目标任务,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百千万工程”经验,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以做强实体经济、产城融合、乡村振兴为抓手,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奋力在全国千强镇中争先进位,为鹤山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争当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做出共和镇贡献。

    作为鹤山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之一,共和镇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被寄予厚望。自2015年共和镇与鹤山工业城合署办公以来,共和镇被认定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先后被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园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重点平台等,享受省产业有序转移政策最高红利。目前,共和镇共有27个总投资额超257亿元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近年来,共和镇正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着力壮大镇域经济,建设工业强镇,集聚以得润电子、富华机械、欣龙隧道、联塑班皓等为代表的企业,成功培育世运电路和博盈特焊两家上市企业,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接下来,共和镇将大力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打造更具承载力的平台;构建大招商工作体系,营造更具吸引力的环境,加快引进更有驱动力的项目,力争全年招商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培育更具贡献力的企业,加快推动联塑班皓、日丰线缆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欣龙隧道等一批已供地项目全面动工,富华、得润二期等一批新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聚焦重点

    打造美丽圩镇“共和样板”

    走进共和镇,里面道路宽敞平坦、四通八达,生态公园点缀其间。越来越美的共和镇,也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连连称赞。“我是四川人,来共和镇工作六年多了。这里交通便利,环境、治安也很好,配套设施完善,我很喜欢。”共和镇外来务工人员刘艳梅说。

    打造美丽圩镇,是共和镇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共和镇除了持续壮大镇域经济外,还着力打造省级样板中心镇、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投入1.1亿元积极开展美丽圩镇客厅、市场升级、河道提升等“七个一”建设工作。

    如,共和镇自今年起投入3亿元新增3540个学位的三年行动;积极推进“百企兴百村”,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有计划支持各村(居)创建绿美示范村,不断提升镇容村貌。重点建设来苏“山水人家”项目,规划“千里步道”共和示范段,带动来苏、大凹、平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三瓜两豆一葛”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据了解,今年以来,共和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为抓手,立足共和镇的实际情况,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道路、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配套设施,持续增强市政基础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助力共和镇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如,共和镇全面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投入4.25亿元推进一批道路建设及升级改造,投入约3.2亿元新改建两个污水处理厂、两条污水管网项目。打通圩镇交通大动脉,加快推进省道S270二期改扩建工程。同时,推进投入3亿元新增3540个学位的三年行动,提升工业城一小、职教园区等新校区教育办学质量。新建7个警务站点,推行警格网格双融合,提升辖区治安管理水平。

    此外,共和镇举办“百千万工程”农村头雁擂台比武活动,激发农村“头雁”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干事创业活力,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共和镇农村,越来越多道路实现硬底化,不少道路新建了村级路灯。共和镇特色农产品“三瓜两豆一葛”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乡村文旅产业越来越兴盛。

    共和镇镇长陈文宁表示,共和镇将继续锚定目标任务,在新征程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对标对表,聚焦重点,全力推进省中心镇和美丽圩镇建设,落实落细“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古劳镇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精心绘就岭南水乡新画卷

    典型档案

    古劳镇位于鹤山市东北部,毗邻西江河畔。古劳镇是一个美丽的岭南水乡,镇内名胜众多,风景宜人,是珠江三角洲现存较好的原始水乡,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中国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故居、李石朋故居、蝴蝶故居、三夹腾龙、民族英雄陈开、粤剧名将吕玉郎等历史人文景观。古劳镇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来客,2023年3月,古劳镇获评“广东省2022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称号。

    数看古劳

    2023年1-10月,古劳镇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79.2亿元,同比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10.1%。累计引进企业3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4家。

    截至10月底,古劳镇全镇累计接待游客约13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带动旅游综合收入约8430万元,同比增长182%。

    作为西江之畔的典型水乡,今年以来,古劳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江门市委、鹤山市委的“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同时立足水乡自然资源禀赋,全力打造珠三角生态文旅示范镇,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经济提速、风貌提升、发展提档。11月6日,古劳镇成功入选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

    环境整治

    激活乡村振兴“水经济”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古劳镇因优越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成为大湾区投资兴业、休闲旅游的优选地。

    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没有招商引资,就没有工业投资。据统计,目前古劳镇工业企业近29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中华老字号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拥有雅图仕印刷、东古调味、广顺饲料、雅图高新4家江门市工业200强企业。产业涵盖近10个行业领域,其中食品产业、印刷产业、先进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

    2023年1-10月,古劳镇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79.2亿元,同比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10.1%。累计引进企业3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4家。目前,古劳镇仍在加大力度引项目、促投资,通过推动低效用地整治、加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招商引资。

    作为西江之畔的典型水乡,古劳镇还充分发挥水乡特色优势,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投入资金进行河道治理、建设大堤、整治养殖污染、处理鱼塘尾水,创建了江门首个省级湿地公园,把田园变公园,激活乡村振兴“水经济”。

    如,今年以来,古劳镇累计投入2000万元,清理大埠、双桥、上升、新星的主要河涌约16公里,在水乡河涌形成活性水循环,活化整个水乡片区的水质。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治理,探索开展广东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对古劳镇连片鱼塘进行尾水治理,有效提升水质,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实施常态化河道管护,建立城乡长效保洁机制,每年投入约40万元河道管护资金对辖区内河道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河道保洁,全方位保障河道水环境。建设长7.5公里升平河古劳水乡碧道,建设沿河休闲漫步道,优化交通路网,对古劳水乡河涌进行清淤疏通,对河漫滩进行生态修复,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营造湿地生态自然景观。

    经过治理,古劳水乡河道增强了自净能力,古劳水乡旅游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今年年初,古劳镇获评“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称号。

    以点带面

    加快推进古劳水乡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鹤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扎实有效开展乡村建设,加强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生活水平”。

    今年以来,古劳镇从“引项目育链条、兴文旅塑产业、树新貌建新村”等三个方面着力,高标准建设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努力实现古劳镇经济提速、风貌提升、发展提档,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通过建设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古劳水乡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水产特色专业镇、推动‘百千万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劳镇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自2021年至今,古劳镇先后投入3011万元,对示范带沿线进行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鹤山市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古劳段)、古劳镇上升村农村建筑美化亮化工程、鹤山市古劳镇双桥农房改造工程等共26个项目。未来,依托示范带项目基建的完善,古劳将按下“水产专业镇”打造加速键,加快建设农文旅特色小镇,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此外,今年以来,古劳镇多措并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以“建设美丽圩镇”为目标,投资约1800万元开展升平圩、双桥圩“两圩整治”重点工程;依托古劳围墩革命历史陈列馆、茶山红星村革命根据地等红色资源,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路线;因地制宜发展种茶产业,培育壮大古劳红茶产业,进一步擦亮古劳茶产业名片。

    在“示范村”建设方面,古劳镇依托文旅产业和渔业产业优势,选定双桥村和大埠村作为“百千万工程”示范村。双桥村以“点亮双桥墟”为主题,打造村夜市网红打卡点。大埠村开展尾水治理工程、美丽渔场建设,借助龙舟文化盘活旅游资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古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古劳镇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按照今年重点工作计划,打造一批凸显创新性、突破性、典型性的样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拔头筹争上游”的精气神,着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鹤山市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古劳贡献。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