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会东区学校 李瑞连
一、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教育
梁启超先生非常注重学问之道,注重治学方法。他认为,教育就是为了把“各人的天赋良能,发挥到十分圆满”,使“人人各用其所长,自动地创造进化”。他非常细微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儿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借鉴先生的经验,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差异,班上有学生47人,掌握和接受知识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们“一帮一”结对学习,布置作业时也是先布置优生作业,然后再布置学习困难学生的作业。如果他们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作业,还可选做一些优生的作业。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注重了知识传授,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言传身教,重视道德品质教育
古语有云:“德才兼备。”有德才能成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在于学术成就本身,更在于文化和人生价值的取向。梁启超先生很注重道德品质教育,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好奇心强,而且很爱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人格力量的德育功能,其中特别是身教的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每次评讲试卷的时候,我先自己认真做一遍,并且细心地将答案写在试卷上,教学生如何规范答卷、试题出错了怎么修改等。这样,学生就会模仿教师坚持纠错,错题现象自然会减少;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我也按时检查、批改、下发。这样,学生便会感受到老师是在对自己负责,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渐增强。教师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素质将会如一场春雨滋润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寓教于乐,主张趣味学习教育
梁启超先生主张趣味教育,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而且还注重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他认为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其真正达到“学问不厌”。
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学艺术是教师鼓励学生乐学,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技术,富有个性形象的综合。”这里把“乐”作为教学艺术的中心,从这个角度上说,寓教于乐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是充满情感的教学,这种情感能使人感到愉快,给人美的享受,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比如在讲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北京的春节》时,我会提前把教室布置得喜气洋洋的,在教室里挂装饰灯笼,把后面的黑板装饰成一个贴着春联的门。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春节的气息。当我问:“春节我们都做些什么?”同学们就会根据教室的布置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好像沉浸在欢快的节日气氛当中。我们只有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寓教于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到达语文教学成功的彼岸!
在梁启超先生正确的教育思想影响下,他的每个子女都具有崇高的品质,才华出众,学有所成。他的公平公正、讲究学习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