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陈敏锐
通讯员 张全佶 叶新萍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方向,创新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迎来融合发展机遇,并逐步转化成为激发创新创造的澎湃动能。
面对数字化转型,江门如何抢抓“风口”,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如何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在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哪些探索?
持续增强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增强数字政府效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江门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稳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构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做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以营商环境之“优”促进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围绕打造招商引资全流程应用场景,江门积极构建“兴商”发展环境:通过“投资广东”“江门产业招商地图”,以“门户+地图”的双平台相辅相成模式,着力打通招商资源“信息孤岛”,直观展示江门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需求,为投资方提供精准的“导航图”,实现政企间信息匹配“快、准、优”。
数据多跑路,百姓就能少跑腿。
为整合招商项目全过程数据资源,我市依托“粤治慧”平台,打造“江门市招商项目调度平台”,以可视化、数字化方式全面实时展示全市各招商项目进展情况,再结合“经济运行分析”平台,实现项目从招商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服务全市招商项目。数据显示,我市跟踪展示项目立项、过会、建设、投产等全链条服务过程,今年以来已引进项目402个,总金额超过1924亿元。
在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模式方面,我市不断完善“安商”发展保障,紧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效加速,推动工建系统与省市28个系统对接,实现“全市通办”;创新推出项目会商、模拟审批、远程视频办、云上会客厅等服务,推进“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实现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超80%,“一网通办”办件率100%,全程网办办件量全省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打造助企纾困全链条服务,营造“亲商”浓厚氛围,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着力打造“多个渠道归集,一个品牌对外”服务模式。平台重点以“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工作机制,做到“企业有呼、政府必应”。
以数字化推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对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江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数字化推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甜头,广东兴艺数字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艺”)早早品尝到。
兴艺曾是一家从事印刷包装产品加工制造的传统工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早于同行推行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生产、销售、管理、组织、应急等综合管理能力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面对市场变化、疫情防控等“变量”,兴艺都能从容应对、逆势上扬。
兴艺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江门牢牢把握机遇,以数字化推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筑牢数字经济“底盘”,让“智”造有“数”,企业扩“路”,推动江门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走深向实,积极运用5G、数字孪生等技术赋能5G+智慧车间、5G+智慧化公铺车间等生产要素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
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石。近年来,我市数字技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持续发力。目前,我市共有2694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4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4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数字化驱动下,企业蓬勃发展,构建起江门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深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泉。
近年来,我市聚焦数字产业化战略前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今年以来,电视剧《狂飙》的主要取景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火出圈。
为加快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2022年,五邑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带领团队积极开展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测绘建档工作,采用空地一体融合建模方式完成高精度三维模型呈现,为其建立专属“3D身份证”。
“我们运用自主创新的实景三维测绘设备,高效、精准地大面积采集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信息数据,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管理和活化利用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典型应用范例。”崔岩表示。
当前,数字化时代日新月异,智能化技术加速变革。江门影视资源禀赋优越,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影视富矿地”,当下,我市正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不断满足大众多样化的体验需求,让广大游客在数字化场景中感受文旅产业的新型发展成果。
一枝独秀不是春。近年来,我市数字市场化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并开花结果。围绕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数字化改革工作,2021年11月26日,我市推出了全国首张“自然人参保缴费”公共数据资产凭证。
据悉,“自然人参保缴费”公共数据资产凭证的制发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中的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面临的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信息数据碎片化和数据不完善等难题,标志着我市迈出公共数据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转变的关键一步。
如今,基于“自然人参保缴费”公共数据资产凭证金融应用场景——“市民闪电贷”从“1.0阶段”迈入“数据元件+数据资产凭证”融合的“2.0阶段”,为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案例,截至2023年9月,我市已累计签发8683张数据资产凭证,涉及授信金额6939万元。
数据经纪人是利用行业整合能力,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活跃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载体。我市积极推动数据经纪人试点改革,先后对7个县(市、区)企业开展了摸底调研和培育,引导企业等单位申报省数据经纪人。近日,新会区新会陈皮产业园有限公司、大商云数字研究院(广东)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省级数据经纪人。
曾经,抵押登记难、价值评估难、资金监控难是压在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头顶的“三座大山”,生猪虽是农户最有价值的资产,但很难以此作为抵押,从而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
对此,我市积极构建生猪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生猪个体进行身份识别,让每头生猪都有一个“真知码畜禽身份证”耳标,形成生猪从出生、交易、防疫、保险、评估、确权、抵押、贷款、销售、还款这一全过程大闭环,确保生猪可溯源。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真猪贷”,打造“担保增信+银行信贷+生物资产抵押+数码身份”金融支农业务新模式,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市金融机构“真猪贷”产品贷款余额6008万元,同比增长29.55%。
奋楫正当时,扬帆再出发。面对数字经济及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江门正焕发冲天干劲,全力以赴推动侨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