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启蒙阶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然而,大部分学生对老师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老师需要想方设法去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蓬江区杜阮镇贯溪小学 徐丽雅
在用餐中学会尊重
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响了,学生们来到讲台,想看看今天能吃上什么美味的饭菜。可是,气喘吁吁地把午餐搬到课室来的老师,却没有得到一句贴心的“老师,辛苦了”。
学生都是家长们的“掌中宝”,被宠着的他们多少都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尊重。相比于“大道理”,老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会更大。老师可以尝试把腰弯下,与学生们更靠近一点亲切交流;把一盘盘热乎乎的饭送到学生桌上时,送上一句亲切的提醒:“孩子们,很烫,小心哦。”刚开始,学生们接过盘子可能还是自顾自地品尝美味,随着时间过去,可能就会有学生主动说出“谢谢老师”,这就意味着学生们成长了。尊重别人这个好习惯,就在简单的用餐中,一天天地培养起来了。
在午休中学会自控
刚上小学的学生往往表现得如在幼儿园时无拘无束,例如让他们午休就成了老师要面对的棘手难题。只要有那么几个学生不睡觉,其他学生就会受影响了。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老师能与学生同吃,同样也可以和他们同睡。当有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时,我就会拿着被子躺在他们中间,指了指其他入睡的同学,做了个“不要说话”的手势,几个学生就会理解我的意思,慢慢地安静下来。
在这么安静的环境里,破口大骂是无济于事的,反而更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尝试与吵闹的学生一起入睡,跟他们一起与其他学生享受下午的这一份宁静,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美好的事情。
当学生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老师与他们一起感受好习惯带来的好处,能比批评带来更好的效果。
与孩子一起学习
低年级是学生们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养成了,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这并不容易。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发问,因为他们怕老师,又怕同学嘲笑,为了不丢面子,学生们宁可把问题堆积起来,也不开口问。要让孩子们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样他们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平时的交谈是铺垫。下课时,老师不应该急着离开教室,例如我会笑眯眯地来到孩子身边,与他们闲话家常。有了这样的契机,我便开始到孩子们的书桌上改作业,一群孩子常常围着我一边看、一边说,我就一边听、一边问。一个学期过去了,他们把我当成了好朋友,下课不再是聊家常了,更多的是拿着书本冲着我说:“老师,这个我不会读,你读给我听吧!”“老师,这题我不会做,你能教教我吗?”……
孩子能发现问题,就是学会了思考,带着思考去发问,得到的知识会更好地掌握。和老师“交朋友”,有了“朋友”的指导,孩子们可以更轻松地解决问题,学习的习惯也能在与“朋友”的交谈中慢慢形成。
新时代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应与时俱进,“老方法”“高压政策”只能让学生们害怕、厌倦。只有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攻心”。成为学生们的“朋友”,才能让教学事半功倍,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