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素质关乎生命安全。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新会区人民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博士后出站汇报会,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后周建龙顺利出站,我国高端医学人才队伍再添新兵。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研创新能力强、年轻富有活力、智慧与品德兼修……博士后人才无疑是引领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新会区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一优质平台,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研队伍活力,充分发挥进站博士后的科研带动作用,提升医院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加快医院的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促进地区医疗事业发展。
文/图 简家琳
搭建高端平台 提高医疗水平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
新会区人民医院是新会区政府主办、区卫生健康局主管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始建于1949年12月,是一所集医疗、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新会区人民医院深知优质医疗人才是医疗行业的核心资源,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的基石,在南方医科大学和新会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与南方医科大学共建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并于2011年正式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设站以来,共引进了8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二等资助3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立项2项、江门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资助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完成SCI论文数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提高了医院的人才竞争力,让医院的科研水平和临床能力更上一台阶,为本地吸引高层次医疗科研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实践和对外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博士后这段经历,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的科研视野,让我积累了更多临床经验。”周建龙说。2018年,周建龙获得了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19年,他选择到新会区人民医院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新会人民医院对博士后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不仅有不错的薪酬待遇、专项资金补助扶持,还在就业指导、业余生活等方面给予我们帮助。”周建龙表示,宽松的科研环境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
周建龙主要从事肺癌的发病机制和肺癌治疗药物探索方面的研究。短短几年里,他通过与新会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在临床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发现了一系列在肺癌中的超级增强子,这对解释肺癌的发病机制有非常大的意义,同时,对开发新的肺癌靶向药物也提供了方向。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肿瘤科曾遇到一例黑色素瘤病例,全身治疗后给予局部免疫治疗效果明显,有非常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周建龙说。他协助肿瘤科整理了这个病例,并对其补充了实验验证,将这个病例写成了一篇SCI论文并发表,对医院的科研工作产生积极意义,也对之后博士后与医院科室之间的科研协作提供了指导。“现在我已顺利出站,打算继续和新会医院合作,开展关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周建龙说。
提供有力支撑
锻造优质科研队伍
12月,已至岁末,寒风瑟瑟。清晨,天色微亮,新会区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张玉松早早来到位于该院5号楼3楼的3D打印办公室中,抓紧时间完成今天的科研“作业”。
张玉松是新会区人民医院自主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后。2011年硕士毕业后,张玉松来到了新会区人民医院工作,并于2016年顺利获得南方医科大学骨科博士学位。2017年,经广东省人社厅批准,他进入南方医科大学新会区人民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关于3D打印技术辅助有限椎板切除及椎间孔狭窄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以及3D打印截骨导板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2021年出站后,他选择继续留在新会区人民医院骨科工作。
“我很感激新会区人民医院给我的鼓励和帮助,为我攻读博士、开展博士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强后盾。”张玉松说,在站期间,新会区人民医院排除万难,专门划拨了5号楼3楼整整一层作为实验室建设用地,购买先进设备,设置3D打印模型展厅和3D打印办公室。
“无论是在科研、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医院都对博士后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博士后导师团队也会为在站博士后开展科研提供相应的指导。”新会区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谭朝辉介绍道,该院博士后导师团队由南方医科大学流动站合作导师和新会区人民医院专科导师共同组成,结合博士后专业研究方向,全过程指导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并及时指导博士后处理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博士后研究人员由国家和单位提供一定的生活、科研费用,还有工资待遇、住房条件、职称评定、家属随迁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期间,新会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帮我解决了子女上小学的问题,切实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张玉松表示,新会在人才培育方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也极大鼓舞了博士后们攻克技术难关,勇攀医学科研高峰。
目前,张玉松已经发表SCI论文2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江门市重大科技专项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还申请到了江门市科技局立项,入选“江门市二类高层次人才”“第六批新会中青年专家及拔尖人才”。
“接下来,我将致力于3D打印技术指导下微创椎间孔镜下脊椎后路有限去椎板减压的临床研究,计划未来两年发表SCI文章2篇,发表国家级杂志论文1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新会区人民医院对科研人才的大力支持下,张玉松信心满满。
重视科研人才引领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生力军
2020年,在新会区人民医院“名医工程”的推动下,张玉松创建了“张玉松创新工作室”并担任带头人。如今,他围绕“以科研服务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科研技术向一线临床转化服务”,将先进的医学3D打印技术推广到新会各医院的临床应用,提高3D打印模型的精确度,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直以来,医院都十分重视发挥科研人才的引领作用。”新会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柏胜表示,医院在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让博士后群体迸发出更大活力。
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新会区人民医院不断加大投入,引进科研所需的设备设施,规范药物临床试验(GCP)管理,扩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加强与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深度合作,借助流动站科研优势,开展更多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在人才引进创新机制方面,该院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充分发动已出站、在站博士后人脉资源,加大力度从高等院校招录人才,积极吸引更多博士后人才关注基层,围绕人才集聚融合增效,以点带面,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
在强化保障人才支撑方面,该院充分发挥进站博士后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推进技术骨干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培养学习,激励优秀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并鼓励在职人员提升职称、学历和学位。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促进人才成长。
目前,新会区人民医院正积极创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医院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升人才队伍实力,促进专科发展,还制定了《新会区人民医院人才引进待遇方案》,按协议给予博士后优厚的待遇支持。”谭朝辉说。
“明年争取再引进1-2名研究领域为心血管内科和骨科的博士后,加强与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探讨建立数字人解剖实验室等可视化实训平台,提升外科解剖水平和科研能力,以项目管理为切入点,开展符合医院实际的医教研项目,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诊疗水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谈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下一步的科研计划,谭朝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