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江组轩
临近暑假,江海区江南街道江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小霞格外忙碌——忙于组织策划社区夏令营活动,希望解决辖区孩子假期看管难题。
“上级党组织安排我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就是把居民群众的幸福交给我。”李小霞从事社区一线工作将近10年,自2022年10月成为江翠社区“当家人”以来,她积极为社区发展构思新蓝图、开创新方法、推出新举措,极力打造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品牌。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翠社区被中共江门市委评为江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作为江门市党建示范点。此外,作为广东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和江门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江翠社区还助力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近日,李小霞获评江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探索出“1+3+N”社区治理新模式
走进江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民政、综治维稳等服务窗口一字排开,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走上二楼,“1+3+N”展厅、网格化工作流程、社区服务积分兑换流程一目了然,党群服务室、人大联络站、立法工作室等功能室设备齐全。
江翠社区位于蓬江河南岸,辖区面积0.45平方公里,居住人群以船厂、锁厂、棉纺厂等国企退休职工为主,是大型老旧开放社区,社区大部分房子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屋设施老化,社区治理难度不小。“社区治理的难题在于挖掘资源。老城区对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需求都非常高。”李小霞说。
如何破题?近年来,李小霞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打造一个服务载体、建强三支服务队伍、打造N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全国、全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的优势,探索出“1+3+N”社区治理新模式。
具体而言,“1”是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设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是指积极撬动社区资源,组建3支社区服务队,使其成为居委会创新管理的“延伸臂”,促进社区自治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民主协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1+3”的基础上,李小霞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网格内事项、网格事项专人专管的优势,围绕社区发展、居民实际需求,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搭台、社区组织”运行模式,形成多领域社区治理项目,通过打造党群服务、法律速递、江翠文化、居民论坛、“家文化+”、公益一杯茶·杯杯暖“新”心等“N”项特色服务,持续提升社区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谈及社区未来,李小霞充满信心。她表示,接下来江翠社区将继续推动基层治理向末端延伸,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让老旧城区焕发新活力。
为群众办好实事
干练、担当是同事给李小霞的标签;热情、可靠是群众对李小霞的评价。
工作中,李小霞以身作则,“我要做好自己才能带领他们开展工作”。每天清晨,她总会提早到达办公室,将当天的工作计划安排妥当。
最近一段时间,李小霞在筹备社区夏令营活动过程中,积极解决师资问题,比如邀请辖区内退休老师担任讲师讲解非遗文化,邀请“江门好人”、道德模范等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科学实验课、手工制作……充分统筹协调资源,解决暑假社区居民“没人看孩子”的烦恼。
“‘为群众办好实事’是我工作的座右铭,工作无小事,每件事都要提上议事日程。对于党员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要费尽心思,想方设法解决。”李小霞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全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的点位负责人,李小霞积极带动社区立法义务收集员收集社情民意,先后通过全国、全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这个平台,收集立法意见和社情民意超1000条,其中有11条被全国人大采纳、10条被省人大采纳、8条被市人大采纳,让群众搭上了国家立法的“直通车”,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江翠社区管辖的江海一路4号前的路面,由于水土流失、日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李小霞以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人居环境提升为契机,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得到市、区、街道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先后到现场勘查,并定下目标:重新铺设下水道管道,加固施工路面。该项目得到江翠社区“大党委”成员——江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并出资赞助,该隐患点现已全部修复完毕。对此,住在附近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李小霞点赞。
近年来,李小霞致力于深入挖掘社区热心公益、有时间、有能力的人才,在江海区率先成立志愿楼长服务队,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服务,包括小修小补、家政服务、探视慰问等。她还组织社区爱好舞蹈的热心居民,成立蓝天文艺队,开展百姓健康舞、大型文艺表演等文娱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对于基层一线工作,李小霞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只要群众满意,多苦多累都值得!”李小霞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