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新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
栽好“梧桐树”吸引本土人才回流
乘势而上 深挖潜力
“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 年 1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
新会一案例入选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拟推介名单

    2020年起,新会区探索开展农村积分管理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村民参与农村治理行为量化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调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形成了群众参与度高、运行效果好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有效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拟推介名单》,新会区的《“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案例入选,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县(区)。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规范积分管理制度 确保项目行稳致远

    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农村治理能力、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确保农村积分管理项目行稳致远,新会区制定了完善的农村积分管理制度,并不断优化,使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轨道上来。

    在标准体系方面,新会区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从区级层面制定“七个一”农村积分管理方案和运作细则,即一个积分管理标识、一个积分管理委员会、一份农村积分管理评价细则、一套积分评价流程、一个积分管理系统、一张积分兑换卡、一个积分管理底册,使项目实施有规可依,明晰可行。

    在机制构建方面,新会区制定切实可行的积分管理评价细则、规范有序的积分兑换程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积分管理公平公正、可看可查,切实将群众的言行通过积分,准确有效地反映到乡村治理体系中,形成人人参与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随着农村积分管理项目的深入实施,新会崖门镇、睦洲镇、大鳌镇等还结合基层实际,主动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出“巷长制+积分制”制度。以睦洲镇东成村为例,该村将农村积分管理融入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行党员“巷长制”。该村将村内巷道划分为15个片区,由村民推选出来的党员“巷长”管理,负责提醒村民做好房前屋后的保洁工作,并由专业社工机构对党员“巷长”每月的工作表现进行积分评定。在该制度的激励下,党员“巷长”带动村民共同打造整洁、优美、健康、和谐的乡村治理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运作监督方面,新会联动“两代表一委员”开展积分管理专项监督,采取月度评价会等方式,通过看、听、问、谈等形式,对各村积分管理委员会工作“挑刺”。同时,“两代表一委员”列席重要会议,听取和审议各村积分管理工作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进村级积分管理委员会科学民主决策。对积分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和干部作风问题,由党代表参与调查处理,并全程跟踪监督,公开调查结果,让党员明白、让群众满意。镇(街)积分管理委员会统一建立问题和意见建议台账,对交办事项实行限时办结、跟踪督查,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

    创新积分兑换机制

    激活乡村振兴“大能量”

    如今,新会区农村积分管理项目已由党委政府“独唱”变社会各界“大合唱”,形成了参与群体更为广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描绘了惠农助农更有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据了解,目前,新会大部分农村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前,村里的积分管理委员会都对村民的兑换需求进行摸查,让村民能够兑到心仪的物品,如柴米油盐、日化用品、小家电等。

    而在睦洲镇,村民们的积分可兑换周边超市、商场、药房的“代金券”,所需资金从企业捐赠的专项资金或村基层党建相关经费中列支。

    在各镇(街)党(工)委、政府带动下,部分村民自发捐赠兑换物品。如三江镇临步村经营酒厂的村民陈先生在见证了村里人居环境的提升后,自愿捐出一批米酒作为积分兑换奖品。

    此外,根据积分情况,新会各村党组织结合实际,向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授予“良好村民”荣誉称号,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探索将积分与村民个人信用挂钩,将积分达到一定程度的村民评定为“诚信村民”,提供更加优惠的支农惠农政策。以大泽镇为例,该镇率先在莲塘村引入金融“活水”,推出“邑农贷”产品,将农村积分纳入贷款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向村民评级授信的重要依据,有效解决村民发展产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