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唐达) 记者昨日从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获悉,江门市档案馆入选全省首批“广东省数字档案馆”,是全省首批独具“侨”特色的数字档案馆。近年来,该馆持续推动“侨”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率先探索整合保管跨部门“侨批档案”,建设全省首个“侨都根源”族谱家谱平台,助推江门在联系服务全球华侨华人中展现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江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档案工作,以市档案馆新馆建设为契机,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做好“两个服务”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市档案馆馆藏档案160个全宗,总量达18万卷、70万件,数字化率达94.5%。
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有三方面亮点:一是搭建全市统一平台,实现系统和数据资源共享;二是立足侨乡特色,打造专题数字资源库;三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档案智能化管理。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得到省档案部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以高分通过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入选全省首批“广东省数字档案馆”。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当前,江门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纵深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全面提升侨都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唤起广大华侨华人共同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档案馆紧紧围绕市委“侨都赋能”工程,开展“侨都根源”项目,开发“侨都根源”App小程序,收集了300多部族谱、29万余族人数、1000多条家风家训、1万多个村情数据,打造集族谱、家风、乡情于一体的侨乡特色资源库。
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档案馆建设全省首个“侨都根源”族谱家谱平台,可为530多万五邑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寻根问祖”提供数字化服务。同时,市档案馆还联合侨博馆开展“侨批档案”资源共建共享项目,探索整合保管在不同部门的“侨批档案”;探索侨刊(乡讯)资源征集利用工作,构建侨都文史资源数据库,谱写数字档案建设的江门实践新篇章。
通过数字馆建设,江门市档案馆现已实现“收、管、存、用”的全流程档案管理,着力推进档案利用便捷化、智能化,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和五邑地区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平台,优质高效开展利用服务达2700人次,实现足不出户、跨区域跨层级查询档案,让档案数据“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市档案馆将锚定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档案价值挖掘能力,努力打造数字赋能引领、档案保管安全、公共服务便捷、文化传播立体、育人方式多元、资政能力凸显的现代化档案馆,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查档用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