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江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邓复群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卫中旗
五邑大学副教授许姣丽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教师、博士黄涛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教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文惠
市社科联社科普及部(学术规划部)部长、市经济学会秘书长蔡俊彬

    1月17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江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会上,社科专家代表围绕本次市委全会《决议》进行学习,吃透精神、把握要义、结合所长,寻找“小切口”写好写实写细咨政“大文章”,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理论成果。

    参会专家一致表示,全市社科理论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来,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会议要求,全市社科理论界要在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全方位服务中心大局中更加充分地彰显社科工作“两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善于提出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学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更加可感可行;要树牢“早干的意识”,坚定“大干的决心”,保持“快干的节奏”,奋力推动江门社科事业全面繁荣,持续为江门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生动现实增添新动能。

    会议强调,全市社科界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切实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切实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源源不断用研究新成果、学术新进步、理论新创造,为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图 黎禹君 罗翠云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邓复群:

    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

    市委全会提出,要“聚焦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江门平安江门”,强调要“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首先就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并以此作为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对标国家《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确立的目标,作出江门贡献。在全面依法治市中加强党的领导,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江门平安江门。其次,要以法律运行为载体,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随着江门在校大学生的增多,建议在江门侨乡的所有高校建立“模拟法庭”(法治教育实践中心),提高江门高校学生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的法治素养。最后,要以侨乡“法治惠民”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法治江门平安江门特色品牌体系。推动创建“法治惠民”品牌项目建设是江门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很好的抓手,江门现在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申报、培育、评审、督促和推广机制。建议建立鼓励申报机制、专家材料评审与现场考察相结合机制、网络投票评选与项目受众成效满意度反馈相结合机制、入选项目可持续性督促检查与推广相结合机制、落选项目培育与再评相结合机制等。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卫中旗:

    做强做优“江门制造”品牌

    市委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做强做优制造业品牌是建设制造强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品牌是高附加值的代名词,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做强做优“江门制造”品牌是从整体上优化提升江门制造业地域品牌,提高“江门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促进江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制造强市建设。

    江门作为全国传统工业基地,目前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是省新一轮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其中有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江门制造”品牌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成就,但由于过去品牌意识不强、建设品牌力度不够等原因,江门制造业存在名牌企业少等问题,导致“江门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品牌强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建设制造强国、品牌强国、广东省大力推动“制造业当家”建设制造强省的背景下,应从推动“中国侨都”与“江门制造”品牌融合发展、筑牢“江门制造”品牌基石、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等方面,做强做优“江门制造”品牌,为建设制造强市和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提供有力支撑。

    五邑大学副教授许姣丽:

    做好与港澳的“人才融通”文章

    市委全会提出,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今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江门将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更有利于吸引港澳人才为江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自市委提出“港澳融合”等六大工程以来,江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港澳人才,取得一定成效。江门可利用“大桥经济”这一历史机遇,做好与港澳的“人才融通”文章,服务于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增强与港澳人才的匹配度。需要将江门高质量发展对高端人才要素的需求与港澳的高端人才供给相契合,并进行精准需求分析、定制引才政策。

    二是整合、优化港澳人才服务平台。首先,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综合性人才服务中心。其次,建设信息化平台,优化人才需求匹配系统。再次,建立在线人才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人才认证,使港澳高端人才在江门获得的职业资格得到国际认可。

    三是推动江门人才与港澳人才实现双向交融。首先,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使人才更容易在江门和港澳之间选择就业机会。其次,搭建江门与港澳地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人才在产业中的交流。再次,加强教育交流,推动江门与港澳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第四,借鉴南沙经验,优化江门本地教育、医疗等居住条件,实现引才留才。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教师、博士黄涛:

    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产城互动、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的现代海洋城市”,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进一步作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部署,这体现我市推进建设海洋城市的紧迫感。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发展的竞争焦点。江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在生物医药方面的产业基础也很好,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接下来,我们不仅要一以贯之地继续贯彻市委工作部署,还要发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中的积极作用。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划。需要结合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尽早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

    二要实现龙头带动,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争取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方面有突破。江门可通过招引培育,力争形成2—3家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集聚。

    三要推动研产融合,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要发掘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与科研院所、高校和头部企业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并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建立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体系、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尽快推出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攻关和研发的财政专项资金。

    四要实现人才兴业,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人才队伍。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新型评价激励机制;汇聚、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定制化培养海洋产业领域紧缺的高技能和职业技术人才。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教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文惠:

    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

    今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将建成通车,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仍存在联通大桥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提出四个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层次交通体系。建议引入香港、深圳等社会资源和设计团队做好联通大桥的城市道路、市政设施、轨道交通、港口等规划建设,加快深圳机场江门候机楼首期工程建设,形成“大桥+快速路”快循环。

    二是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议复制推广大湾区首批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经验做法,梳理存在堵点和问题清单,在金融、跨境执业、教育合作、文旅会展等方面找准与深圳、香港等合作“小切口”。

    三是加快产业研究和合作园区谋划,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协同新样板。加强与深圳、香港对接,以“深港总部+江门基地”“深港研发+江门生产”“深港服务+江门制造”等新模式,共建特色产业合作园区。

    四是培育消费新增长极,打造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建议江门在文旅、茶饮、周末游等方面开发精品休闲旅游产品,围绕消费领域难点和堵点,在跨境消费维权、“线上+线下”跨境电商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吸引珠江口东岸城市来江门消费的新模式。

    市社科联社科普及部(学术规划部)部长、市经济学会秘书长蔡俊彬:

    探索“大桥经济+”

    市委全会提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江门推进传统产业与高端制造业结合,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势头强劲。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江门制造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江门制造业优势能为深圳、香港的科创成果转化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平台和应用场景,引入先进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新质生产力,势必释放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扩大“大桥经济”着力点在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发挥“大桥经济”的“杠杆”作用,撬动经济形态不断演变,建议探索“大桥经济+”,为“改革、开放、创新”提供广阔平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统一市场”赋能改革。进一步完善提升各县(市、区)的各专业市场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开放、相互协调的市场体系。二是“+侨经济”赋能开放。逐步形成“香港科研+侨资源+江门转化”新模式,成为“以‘桥’为‘侨’”开放的生动局面。三是“+超常规政策”赋能创新。为深圳外溢规模较大的产业预留好承接的功能区,通过“超常规”“可适配”政策支持,深入推进“总部+基地”等多类型共建模式。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