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关注文化保护与发展相关话题的省政协委员、市政协智库专家、五邑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超,今年聚焦岭南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在穗发出“江门之声”。
2022年4月,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正式提出“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的构想。近年来,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牵头在前期谋划基础上开展了《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廊道的规划建设先后被纳入《广东省全面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支持范围,2023年11月《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总体规划(2023—2035年)》通过评审。
如今,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建设成为广东民族地区推动县域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民族地区有禀赋优良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但文旅廊道的建设依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蕴藏的岭南民族文化资源才是提升品牌辨识度与文化价值的根本。”张超说道。
结合前期的深入调研,张超认为,目前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所在地区一方面存在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缺乏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数字化建设与利用不足等问题,不利于文旅廊道的可持续发展。
张超认为,加强岭南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将为推进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为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数字化挖掘与研究、构建民族文化数字化系列应用系统等建议。
“例如,可以整合、提取民族文化特色,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生成民族文化产品IP等,赋能文化符号提取与内容生成,通过人工智能及生成式AI技术,打造民族文化衍生品和数字藏品,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可创造性和生命力,以此探究解决岭南民族文化创新难、耗时耗力的方法与路径,提升岭南民族文化发展的效率,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推进传承与创新双向发展。”同时,张超认为,加强江门侨乡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迫在眉睫,江门可以借鉴相关文旅高质量发展等案例,尽早谋划,探索侨乡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赋能侨乡经济文化发展和传播。(皇智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