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随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先后召开,春天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作为江门市中心城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蓬江区必须朝乾夕惕,因为“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2月19日,蓬江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该区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蓬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提升中心城区能级量级,锚定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的目标,计划全年GDP增长6%,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蓬江区将印发区委1号文件《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主城区承载力、影响力,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作出蓬江新的更大贡献。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邓少军 通讯员 李兆安(除署名外)
A 加快“四个产业平台”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承载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赋予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
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面对“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蓬江区,应该怎么做,才能抓住发展机会?
蓬江区提出,凝心聚力融入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滨江新区、科技创新、文商旅融合发展“四个产业平台”建设,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承载。
——建强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做优做强健康食品、智能家电等省级特色产业园和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加快天沙河大道、华丰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园区发展“大动脉”,提速建设先行启动区、产业会客厅,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
——提质升级滨江新区。大年初二,蓬江区在园山湖公园举行了新春烟花汇演,超8万人前来现场观看,也吸引了大批乡亲朋友、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在网上观看直播,提振了全区上下的精气神,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接下来,滨江新区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会展、商贸、文旅产业,完善教育、医疗、公园、绿道等公共服务,全力推进产城人高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商业氛围,开发更多高品质住宅项目,吸引更多人到蓬江投资兴业、居住生活。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建设,今年要推动珠西创谷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平台建设。春节期间,蓬江文旅活力迸发、热火朝天,共接待游客近45万人次,入蓬数量创历史新高,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杜阮凉瓜田园综合体等景区游人如织、人气爆棚,全区多家酒店、餐厅持续爆满,消费市场蓬勃发展。蓬江区将抢抓热度,举办更多大型体育赛事、演唱会、文旅展会等活动,加快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推动启明里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以及良溪古村、陈垣故居提质升级,不断丰富业态,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B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蓬江区将凝心聚力推动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牵引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具体来说,蓬江区将做到“四要”。
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支持参与重大科技计划、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揭榜挂帅”项目,帮助更多企业获得贷款政策支持,以“创新标兵”“创新小尖兵”企业为示范,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政科企三方对接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省科学院智能家电及元器件测评认证实验室落地,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保障,推动政银保、邑科贷、质量贷、知识产权贷等协同发力,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要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深化实施“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发挥珠西创谷等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作用,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更多产业工人,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C 凝心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牢固根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这个春天,蓬江区铆足干劲抓产业经济发展:凝心聚力、以新担当新作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牢固根基。
近年来,蓬江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打好大招商、工业投资、工改村改、营商环境、项目加速落地建设“五大攻坚战”。
在这样的背景和持续不断的积累下,新的一年,蓬江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势头,一开年,就是一番繁忙景象。
“订单都往前排了4个月,去年11月开始就在排了。”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裘德刚说。
江门海信产业园于2012年落户蓬江产业园,产业覆盖视像科技、空调、宽带等领域。据统计,2023年该产业园产值已达186亿元。
走进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的空调蒸发器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车间里的自动化设备也在高效运转,机器人在自己的线路上来回运送货物。裘德刚介绍,去年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总共生产了580万套(台)整装空调或设备,今年计划生产650万套(台)。
“我们的产品主要用来出口,今年将有620万套(台)以上出口到东盟、北美、南美、欧洲等地。虽然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但目前公司预期还是比较有信心。今年的增量市场,主要为俄罗斯和中东非地区。”裘德刚说,去年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的产值已经达到66.4亿元。
激光设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于2月17日开工生产,大部分员工都已回到工作岗位。该公司总经理聂水斌介绍,受国内市场饱和影响,今年海目星将加大“出海”力度。
“我们在德国、匈牙利、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逐步设立了发展机构,从去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聂水斌说,未来几年,海目星将全力拓展新的板块,或进军医疗等领域。
接下来,蓬江区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支持摩托车及零配件、健康食品等优势产业开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光增材等新兴产业;强化企业梯队建设,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加快“3+2”产业集群做优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优配强招商“尖刀连”,打好驻点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合伙人招商、产业链招商“组合拳”,全力招引一批骨干龙头、链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全面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鼓励土地连片改造和集约利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保姆式”服务,强化暖企助企惠企,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让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擦亮“蓬江服务”品牌。
D 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
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巩固“一年开局起步”成果、夯实“三年初见成效”基础的关键一年。蓬江区提出,凝心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一体推进强县促镇兴村,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推动县镇村协同发展。产业兴旺则百业兴旺,蓬江区将做强县域、镇域特色产业,让县域、镇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扎实的产业基础上。
比如,蓬江区将全力推进百亿经济强镇做大做强行动,加力提升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今年,该区6个镇(街)将围绕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的目标发力,环市街道、棠下镇、白沙街道3个百亿级GDP镇(街)力争实现GDP增长10%以上,杜阮镇、荷塘镇、潮连街道分别力争GDP超百亿、超50亿、超20亿。
蓬江区还将坚持一镇一策,全面提升镇域发展能级量级。棠下镇将用好各类资源禀赋,全面实施中心镇提升工程;荷塘镇将坚持高标准规划,加快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擦亮“荷塘月色”品牌,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强镇;杜阮镇将高标准规划空间布局,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美宜游的中心镇;环市街道将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商圈建设,打造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先行示范;潮连街道将紧抓人才岛建设机遇,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发展电商等产业,打造“城市客厅”;白沙街道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大侨乡历史文化保护活化力度,积极发展楼宇经济,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去年10月,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杜阮镇和棠下镇上榜2023年全国千强镇名单,分别排名第712位和768位。今年,蓬江区将力争杜阮镇、棠下镇在全国千强镇中争先进位。
同时,蓬江区将深入推进“绿美蓬江”六大行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乡贤积极参与绿美建设,丰富碧道经营业态,激活水经济,厚植生态底色。落实“七个一”标准,推进杜阮镇建设美丽圩镇省级样板,以点带面推动美丽圩镇“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等。比如,将美丽圩镇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行动,在杜阮镇、棠下镇、荷塘镇三个中心镇吹响美丽圩镇建设行动冲锋号,凝聚各方力量,改善环境,全力描绘宜居宜业宜游魅力画卷,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蓬江区将继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加快建设文化强区,以“陈垣书屋”为引领,结合各村(社区)、小区自身特色,打造更多的“小而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营造“好学勤学乐学”的全民阅读氛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办好更多民生实事;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平安+”多元共治、群防群治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