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机声隆隆,一台台崭新的数控机床有序摆放,在原材料、加工、装配等不同区域,身穿实训服和工服的学生和技工们忙碌地工作着……2月26日,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职”)开学首日,记者走进该校实训楼负一层区域,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这是该校和江门普飞森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飞森公司”)联手打造的机械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该中心正式进入为期2个月的试运营阶段。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很多事情都可以停,但生产线不能停,所以要马上动起来。”普飞森公司负责人肖才辉笑着说,正如肖才辉透露的那般,该实践中心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企业把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搬”进了校园,企业需要在校园里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机械专业部学生的专业课程、毕业设计、实习就业等均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首次引入完整生产线 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近距离观摩真实的数控加工过程,我们还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尝试操作……”2月26日上午8时30分,江门一职机械专业部两个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和模具制造技术)的10多位学生身穿实训服,共同在机械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迎来新学期的第一节专业课。
10多分钟过去,学生们的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这时,企业导师停下讲解,“原理消化起来不难,但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定距离。我们一起认识下这些生产出来的配件成品。”他话音刚落,充满好奇的学生们便纷纷走到不同类型的配件前,细细打量,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充满了求知的渴望;面对学生们的提问,导师一一细致作答。
记者了解到,机械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通过学校提供场地,普飞森公司投资,校企双方共同运营的方式打造,设施设备投资额超1500万元,基地占地面积超1400平方米,企业派出15位技术人员投入生产并担任导师。
普飞森公司是一家主营无人机配件生产业务的企业,在本次校企合作中,把生产体系中完整的五金生产线引入中心,该生产线和企业其他厂区生产线一样,每天两班倒运作。“在此基础上,技术团队会抽出30%—40%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为此还专门在中心内设置了理论学习、休息等区域。”肖才辉介绍。
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一直以来都是江门一职高度重视的工作重点,学校不断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打造了4个产业学院,同时引资入校,打造了多个校内创新实践平台。“这是我校第三次引资入校,与过往相比,步子迈得更大,我们第一次将企业真实、完整的生产线‘搬’进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接触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江门一职校长毕国强介绍,机械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集产、学、研功能于一体,主要面向机械专业部400多名学生开放,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都能进入中心观摩和实训。
师生共同受益 课堂开到了真实的企业生产线上
企业生产线的到来,让同学们兴奋不已。“过去,在校内只能接触到模拟的生产环境,要体现真实的生产流程,必须跟老师到企业,机会有限,如今,课堂开到了真实的企业生产线上,让我每周都能在真场景、真项目中学到真本领,我会珍惜这样的机会。”新学期第一节专业课结束后,江门一职机械专业部学生周润泉表示,课堂上导师讲的知识点,他通过观摩生产线上设备的运作,一下子就明白了。
“生产线设置了多个工位,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工位上沉浸式体验产品制造流程,让我们明白自己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处于哪个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了解所学技术的应用场景。”江门一职机械专业部学生张信恒说。
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中职教师想要实现专业提升,必须与企业靠得近,如今我每天不需要离开学校就可以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当中碰到的问题,并参与到解决的过程中,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教研思路,实现专业提升,从而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江门一职机械专业部教师苏荣钊说。
“在生产一线开展教学,对校企双方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为了将生产知识、专业术语转化成教学实效,校企双方需要通力合作,不断磨合。”毕国强表示,接下来,校企双方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实践中心的运作流程,通过查漏补缺、案例解析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未来还会尝试在生产线的基础上,引入组装线,力争把实践中心打造成学校第五个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