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本的三年级教材中出现了“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等功能性单元,这样的编排有着鲜明的“读写结合”特征。目前,部分教师依然存在着“重读轻写,读写分离”“阅读即做题,为考试而读”的问题,模式化、应试化问题严重,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写作质量不高,对阅读也难以提起兴趣。
如何实现读写结合?我将从“利用教材,单元整合”“链式任务,层层提高”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新会圭峰小学 谢郁清
利用教材特点 整合单元内容
主题编排鲜明,是统编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教师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基于单元视域对文章进行整合,以单元主体为基,结合单元主体和单元选文的特点和关联来设计教学活动。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六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发布单元任务“校刊正在举行《情深似海》征文活动,请参与实践活动并向校刊投稿”,同时拆分出5个子任务,分别是“挑战积累大礼包”“寻找形象的情感载体”“情感垃圾站”“知心姐姐听你倾诉”“记录鼻子一酸的瞬间”,将单元的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习作《父母之爱》等内容分散在各个子任务中,以任务卡、“小编辑大讲堂”“大礼包”等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布置链式任务
实现层层提高
以前置性任务链激活表达动机。教师可提供和此次习作题目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丰富习作内容,例如在“挑战积累大礼包”子任务中,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与父母有关的诗句、名言、歌词等。
以迁移性任务链增强真实体验。迁移性任务链可以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不仅能满足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还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本单元可以设计四个子任务:“寻找形象的情感载体”——一碗面条、一件围裙、一副老花镜……记录你认为生活中与“母爱”相关的物品;“情感垃圾站”——记录长久以来对父母的意见,以及不被父母理解的事情;“知心姐姐听你倾诉”——记录自己不理解父母的事和父母对自己说最多的话;“记录鼻子一酸的瞬间”——记录父母为自己做得最多的事和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或者和父母对话时他们的衣着、语言、神态、动作。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记录这些内容,并以此为线索行文,可以让写作思路会更清晰,主题也会更鲜明
以多样性任务链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开展多种练笔训练,实现对学生的分析、阅读、概括和写作能力的全面锻炼。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课文中的某个情节进行缩写或续写,如“当乡亲们回到故乡之后,看到海力布的石像,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续写《猎人海力布》”。或者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材料选择、表现手法、情感寄托等方面进行仿写,如《慈母情深》一课中,作者到工厂去找母亲要钱是全文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致阅读文章,分析作者选取了工厂的哪些情景,寄托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
经过多番训练,学生最后完成习作《父母之爱》就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教师要针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单元整合、任务链联结,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组合成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的手段,让学生写作有料、有趣、有味、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