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
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有人生出彩之机;
教育,是民生之最,更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光,是希望,是关乎你我关乎国家的长远布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这一重要论述三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后置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行至碧海蓝天处,喜看桃李芬芳时。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敬业奉献,创新发展,为江门教育事业的发展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灿烂画卷:首创思政教育“身心健康4S工作室”;全市新增学位超过1万个;普通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教育履职评价再实现全省争先进位………
今朝花开胜往昔,放眼明日花更红。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江门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2024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是城市重要的竞争力,我们要持续扩供给、促公平、提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新一年江门教育如何发展,有什么新举措新气象?将有哪些创新举措,满足百姓哪些需求?怎样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间三月芳菲始,含苞待放正当时。近段时间,本报陆续推出“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2024江门教育系统新春访谈”,听各县(市、区)教育局一把手和部分学校负责人畅谈教育新思路、新举措,展现教育新图景、新气象。
策划:赵兰萼 傅学超
统筹:娄丹
文/图:娄丹 张翠玲 罗双双 钟珍玲 李嘉敏 敖转优 何雯意 张安怡
蓬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业: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续写“学在蓬江”生动实践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建设教育强区、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师的征途上,广大蓬江教育人用心耕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蓬江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新一年的起点,蓬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业表示,蓬江区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高标准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答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张“考卷”,在高质量发展中续写“学在蓬江”的生动实践。
填补缺口 今年可增1200个普高学位
江门日报:近年来,作为江门的中心城区,蓬江区普高学位供给紧张,中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24年,在增加辖区内公办高中学位方面,有何计划?
张怀业:蓬江区内人口不断增长,未来几年初三毕业生的人数也会不断增加,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孩子的高中教育,确实是很多家长的“心病”。
从今年开始,蓬江区将会从两方面着手缓解家长们的焦虑。一是增加高中学位供给。目前,棠下中学全面创优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届时可以增加1500个高中学位,今年9月高一计划增招500人。潮连中心学校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共可增加1200个高中学位,今年9月将招高一新生500人。此外,今年还将通过民办高中举办公办班等方式,增加高一学位200个。剩余的学位缺口,今年计划在市教育局统筹下,协调各县(市、区)安排一定学位供蓬江区考生报考。
此外,2021—2023年,蓬江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新建了8所中小学,其中2023年新增寄宿制公办初中学位18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630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390个。
外引内培 教师队伍从上到下“迭代升级”
江门日报:擦亮“学在蓬江”的招牌,“好老师”也是关键。2024年,蓬江区如何持续深化“新强师工程”,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张怀业:2023年,我区面向全国公开招录新教师277人,选调引进市外优秀教师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1人,占比15%,比例达历年新高。2024年,我们将创新开设学校干部管理岗位,面向全国选调引进具有5年以上学校行政管理经验且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开设针对非在编人员报考的学校管理岗位,吸纳民办学校具有副高职称且获得区(县)级以上荣誉、具有5年以上学校管理经验的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人才。
促进公平 创建全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江门日报: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是城市重要的竞争力,我们要持续扩供给、促公平、提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24年,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方面,蓬江区有何新动作?
张怀业:2024年,我们的目标是申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加快学校建设,逐年改造不达标的学校功能场室。随着一批新建学校投入使用,2024年起我区将持续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招生及学生分流,从而有效控制大校额、大班额。重点落实音乐、美术室的建设,逐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发挥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力量,及时对“双创”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指导。
江门日报:两年来,“蓬—恩”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做法已成为全市的标杆。2024年,在东西部教育协作、助力“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方面,蓬江区有何计划?
张怀业:2023年,我们新增至14个“蓬江—恩平”跨区域教育集团,把恩平18所学校纳入集团成员校管理。2024年,我们将持续优化集团化建设,做好集团建章立制工作。落实“百千万工程”要求,举办集团化办学交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镇街学校流动。做好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工作,继续争取培育更多省、市优质基础教育集团。
江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英华:
打好扩优提质“组合拳” 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翻开2023年江海教育的年度答卷,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
展望2024年,江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英华表示,今年,江海区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做好思政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持续扩优提质促均衡,砥砺奋进,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扩优提质 将新增7200多个公办学位
江门日报:过去一年,江海区聚焦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发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24年,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位供给能力,补足学位缺口?
王英华:江海区高度重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工作,结合江海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江海区今年共有3个新建学校项目,分别是江门高新区第一小学、景贤小学北校区、江海区产业新城学校,总投资约7亿元,目前均处于施工阶段后期,确保能在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届时可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7200多个,满足附近居民及外来工子弟就近入学。
另有外海中学升级改造工程、礼乐中学宿舍楼建设工程。这两个工程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项目建成后,两所高中可增加住宿生床位约2300个、高中学位150个。
五育并举 力推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
江门日报:2023年,江海区在全市率先试行“科普学分制”,推动江海区青少年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纵深发展?
王英华:今年,江海区将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纵深发展。
一是组织高校科学家与区内科技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帮助科技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二是通过江海区少年科学院进一步强化科普进校园活动,计划开展“科普之星”系列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区内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如江海区科技馆、应急科普体验中心、两中心一基地等,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此外,将大力推动江海、恩平两区6所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争取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合作科技教育体系。
2024年,我们将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道路上持续探索创新,除持续推进多米诺骨牌进校园活动外,还将开展“绿美校园”系列活动,创新举办心理教师论坛,并继续推进“双减”工作,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师优教 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江门日报:2023年,江海区中考合格率、优秀率实现“双增长”。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今年,江海区在提升中学教研教学质量方面,将如何发力?
王英华:提升中学教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学教育教学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区将探索教、研、训一体化有效模式,充分发挥教研引擎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小语种教研体系建设,不断挖掘并拓宽“文艺双长 特色成才”办学提升路径,深化办学特色,力求中高考有新的突破。
持续推进“新强师工程”,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教师队伍赋能教学教研高质量发展。坚持“教师为本、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持续提升”原则,实施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成立一批名校长、名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及新一轮名师工作室,全面开展工作室研修活动,通过名师辐射效应,带动青年骨干教师成长。
继续统筹做好教育人才吸纳工作。2024年计划招聘以研究生学历为主的教师120名,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制定校际间教师调配计划,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会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端:
冲一流、强特色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新会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目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功破解“提质难”“就读难”“人才难”“合作难”等发展瓶颈,推动新会教育高质量发展翻开崭新篇章。
新会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端表示,2024年,全区教育系统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面实施“十大工程”的基础上,以“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将新会打造为走在江门教育前列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区,以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
强供给 稳步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江门日报:今年,在强供给方面,新会区有什么新举措,持续加大优质学位供给力度,完善各校配套建设?
陈伟端:以新建为主,改扩建为辅,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具体将加快推进文华小学、天禄小学和天禄初中资源整合提升改造、德兴小学新建综合楼、梁启超纪念中学、新会一中高一学堂新校区等扩建进程,建成后将新增优质学位近4500个,宿位约4000个,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江门日报:在强供给的基础上,将如何进一步扩容提质,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陈伟端:对此,新会区有“四大抓手”。一是推动城乡结对发展,重点推动新会一中、广雅、尚雅、葵城等学校与四个“一体化发展区”结对共建,将各镇“三所学校”纳入区优质教育集团,每镇打造至少一所区级农村示范学校;二是完善帮扶共进机制,铺开组团式帮扶,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推动公民办融合发展,借助优质民办学校师资力量、备课模式、管理模式等优势,全面提升全区教育质量;四是推广“五统一”模式,以广东省“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试点项目为契机,把核心园+试点镇中心园+镇域内其他园的“1+1+N”立体式网格模式推广到全区。
强队伍 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
江门日报:新会区将如何打好“组合拳”,抓好示范引领,建强教育队伍?
陈伟端:新会区将加大力度招育教育人才,创新“进校园+”招聘模式,同时对新会籍优秀在读重点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开展定向培育;加大城乡交流,重点推动优秀教师向新建学校、农村学校倾斜轮岗;促进教师成长,推广实行“导师制”,“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交流学习,重点提高校长治校管理水平;壮大名师队伍,组建省级以上名师讲师团强化教育培训,与北师大、华师大等高校建立培养合作关系,推进“强师兴教”工程,年内设立“三名”工作室50个,力争周期性培养本土骨干校长(园长)、教师、班主任不少于500名,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聚合力 发挥资源优势赋能添彩
江门日报:2023年,新会区与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与交流,探索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未来,新会区将如何更好地链接各方资源,凝聚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陈伟端:目前,新会区正积极探索与高校的合作培养计划,一方面与清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创新“中学+大学+专业机构”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多元发展平台和优质资源。
另外,还将加强与深圳教育教学教研交流与合作,推动新会区校长、教师与深圳知名学校跟岗交流,争取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等方面与深圳共促教育提质发展。
乘着“港澳融合”之势,新会区把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工作作为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平台的有力抓手,推动三地教育全面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拓展。去年9月,新会区在新会华侨实验小学和新会葵城中学起始年级探索开设1个港澳子弟班,今年将在新会一中增设一个高中港澳融合班。
广布局 打造六位一体职教平台
江门日报:未来,新会区将如何做好要素保障,推进职教城建设落地见效,打造六位一体职教平台,为大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陈伟端:新会区将利用湾区资源,加快推进广软、华商、华文等职教项目建设。加快共建产业学院,探索“引校入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模式。持续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借鉴“双元制”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
台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永新:
强基础、促提升 实现台山教育跨越式发展
教育关乎民生福祉,关乎未来发展。过去一年,台山市教育局努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让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纵深推动台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台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永新表示,台山教育将持续补短板促提升、强基础增后劲,全力推动台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结硕果 教育教学“全面开花”
江门日报:过去一年,台山教育取得了哪些成绩?
林永新:教育质量更有高度。2023年高考实现多点突破,台山一中李旭雅同学以历史类总分647分位列江门第二,全市600分以上97人,实现人数倍增。同时,中职类高考本科上线达195人,继续领跑江门地区;师生竞赛实现新突破,新宁小学高宝英老师斩获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23年全市学生获得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29人次;校园排球独领风骚,台山一中荣获2023年第十八届中国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男、女组双亚军,东晖小学斩获2023年广东省小学生排球锦标赛男子组冠军,台山包揽2023年江门市中小学生排球比赛所有组别冠亚季军。
改革创新更有深度。启动台山少年科学院首批204名小研究员培育工作,一体化贯通中小学跨学段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持续深化跨区域集团化合作办学,2023年秋季学期推动新会与台山、珠海金湾区与台山教师人才双向轮岗交流超120人次,并推动新会—台山跨区域集团化合作办学全学段覆盖;积极推动“名校+”提质扩容工程,分别设立新宁中学李树芬校区、新宁小学北校区,与校本部实行“一校两区”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建、人才共育。
安全保障更有厚度。激发校园安全工作闭环管理机制效力;覆盖式开展全市学生心理健康筛查2次,落实“一对一”跟踪辅导。
教育惠民更有温度。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新宁小学北校区、新宁中学李树芬校区升级改造,顺利开办保利新公馆幼儿园,新增2615个学位;持续每年投入2300多万元在13个镇开通校车服务,受益学生9000多人;发动广大侨胞、校友及社会热心人士累计捐赠3000多万元投入校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实现全市17个镇街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全覆盖,端芬镇中心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校;全力推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覆盖学生6340人。
促发展 凝心聚力抓落实
江门日报:2024年,台山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永新:展望2024,台山教育将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台山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突出政治引领抓党建。加快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实现全覆盖;拓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和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同时发力;力争打造首批10所党建德育一体化建设示范校。
聚焦基础建设促发展。提速推进培英新校区建设,启动培英原校区规划使用工作;扎实推进水步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教学楼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全市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超1000个;加快推动台师高中运动场工程、台山一中教学楼修葺工程建设;推动敏捷悦府等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积极配合推进新宁小学凤凰校区项目建设;用好用足上级项目资金扶持,推动新宁小学等6所学校建设项目于今年8月上旬建成投用,并同步推动台城、三合、海宴、北陡4镇(街)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大力支持赤溪中学二期工程、居正学校生活楼等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坚持质量兴教善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统筹推进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共育;突出教育集团领衔学校“领头雁”作用,合理激励成员学校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守护平安校园勇担当。科学精准落实“一生一案”跟踪辅导工作机制,整体提升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常态化深入学校一线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优化队伍建设强合力。坚持“头雁”领飞,引导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主动学习;积极借助省“双百行动”政策优势,用好用足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高校优质资源,持续深化与新会区、珠海金湾区教育合作,赋能台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峰: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2023年,开平市教育坚持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大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展望2024年,开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峰表示,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设施,优化学位供给,加强德育安全工作,并继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全速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提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江门日报:2023年,开平市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峰:2023年,我们紧紧围绕“狠抓落实年”工作要求,聚力“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抓学位扩容工程。长沙实验学校改建工程、开平市第七中学综合楼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增学位共1365个。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截至2023年12月,新增计算机1392台,新增多媒体教学平台404套。投入资金约862万元对全市102所学校2360间教室实施照明改造;推进结对共建工作。成立江门东西部幼教集团及教研指导责任区,与珠海市香洲区、鹤山市开展对口帮扶。紧抓“双百行动”机遇,与广州航海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结对共建;五是深化集团化办学。领衔学校对集团成员学校辐射引领作用明显,开平市谭宏帙纪念小学教育集团被认定为江门市级优质教育集团和被评选为“第三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开平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被认定为江门市级优质教育集团;六是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稳妥分阶段调整优化小规模学校,赤坎镇民德小学已实现撤并,石海分校区学生顺利分流到簕联小学。实施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将全市8所完(高)中优化调整为6所。
江门日报:2024年,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和举措?
张峰:2024年,我市将结合“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按照“改革攻坚年”工作要求,不断夯基础、挖内涵、激动力、补短板。一是有序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完成三埠迳头小学、港口小学和长沙幕村小学改扩建工程,增加学位1890个;完成迁建特殊教育学校工程,增加学位180个。二是继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力度。更新替换一批教学平台和电脑,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中小学校课室、宿舍空调安装工程,逐步更新寄宿制学校宿舍床架。三是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增值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开平市少年科学院,探索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四是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小规模学校整合优化。
强师资 推动教育人才的“引育留用”
江门日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开平市将如何推进教育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人才的“引育留用”?
张峰:我们对教育人才的“引育留用”,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继续推动我市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比例不低于5%;二是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了《开平市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并根据该实施办法,2023年成功引进一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高层次教育人才任开平市第一中学校长;三是加强师资培训。深入推进“三名”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引领、指导、帮扶作用。
多举措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门日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开平市产业基础实际,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峰:我们通过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实施专业诊改、扩宽升学渠道、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等多种举措,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具体如下: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组建开平侨乡餐饮旅游产业学院、开平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依托开展订单班形式,面向烹饪服务、旅游服务、智能制造行业及乡村振兴服务业,培养大批相关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是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拓宽升学渠道。紧抓“双百行动”机遇,与广州航海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结对共建,已开办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试点班4个。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中西面点、电子商务等4个专业三二分段联合办学;三是推荐应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根据行业需求,开展校园用工对接招聘会,为当地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1000余人。
鹤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冯耀:
拔头筹、争上游 写好鹤山教育发展新篇章
回望来路,初心如磐。2023年,鹤山市教育系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202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荣获“优秀”等次,在全省排名前列,位列江门各市区第一,是江门唯一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的县(市、区);申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连续8年荣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管理和义务教育阶段协同教育质量管理双一等奖。
鹤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冯耀表示,2024年,鹤山教育系统将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拔头筹、争上游,携手写好新时代鹤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鹤山市“百千万工程”取得良好成效贡献教育力量。
锐意进取 教育教学成绩喜人
江门日报:回望过去一年,鹤山教育取得什么成绩?
冯耀:回望2023年,鹤山教育工作亮点纷呈。这一年,我们优化调整《鹤山市中欧(江门)合作区基础教育配套项目建设计划》建设项目,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60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300个。打造鹤山模式“思政+”特色品牌,开展了“思政+武术”“思政+法治”“思政+国防”体验式思政教育;体艺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在江门市组织的中小学生管乐精品展示等4项活动中,鹤山市教育局均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科创成果喜人,鹤山市各校在各类科技类竞赛中共获得省一等奖15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6项。打造18个教育集团,实现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本区域+跨区域”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0个“三名”工作室完成组建,2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目前,正高级教师共有5名),13名教师入选2023年度江门市“百名优秀教师”。鹤山市被评选为广东省第三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全省共7个)。
全力以赴 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江门日报:新的一年,鹤山教育将如何回应群众期盼,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有哪些具体规划和举措?
冯耀:2024年,鹤山教育系统将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一方面,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源林初心小学、鹤山一中附小、鹤山一中附中、鹤城二小教学楼、鹤山一中图书馆等工程建设,多途径缓解学位紧张,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另一方面,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进小学“平躺睡”,力争2024年秋季入学前完成全市小学“平躺睡”;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素质托管质量。
优化改革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江门日报:近年来,鹤山教育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创建了18个“本区域+跨区域”教育集团。接下来,在集团化办学方面,还将如何不断优化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冯耀:我们将继续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发挥龙头学校优势。以省“双新”示范区、省“双新”示范校、省校本教研基地、省校本研修示范校、省优质教育集团等创建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努力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智慧课堂’”模式。
挖掘特色教育。重点发展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以及咏春拳、舞龙舞狮等武术传统项目,推进中小学一体化体育特色教育集团办学,打造一流体育特色学校;以鹤华中学体艺教育集团为抓手,大胆探索体艺特色之路,打造优秀体艺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人才 探索科创人才培养的“鹤山模式”
江门日报:去年,鹤山市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接下来,鹤山如何借助“双百行动”的资源优势,主动对接,探索科创人才培养的“鹤山模式”,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冯耀:我们将继续深入推动“双百行动”工作,探索科创人才培养的“鹤山模式”,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办好鹤山市少年科学院,探索与省科学院共建“科普基地”和智能小家电质量检测中心。
接下来,还将邀请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杰出校友等进校园开展学生生涯规划讲座并录制成视频,形成“思政+科普”系列课程。借助华南理工大学和省科学院的优质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师资培训,开展科创、体艺、竞赛等方面指导。同时,分批组织学生到高校开展深度研学活动。
恩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素贞:
以冲刺的姿态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恩平“撤县设市”30周年,也是恩平实现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过去一年,恩平教育走得坚实、有力量,交出了一份有质感、有温度的教育答卷。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谋新篇。展望2024年,恩平将如何继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质量 深入落实“1234”教育发展思路
江门日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一年,恩平将如何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梁素贞:2024年,恩平市教育局将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和恩平市委“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恩平”工作要求,深入实施“1234”教育发展思路,以冲刺的姿态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和新高度。
一是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个核心,加大投入力度,深化综合改革,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验收做足准备。二是用好“教育督导、教研引领”两个抓手,完善教育督导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夯实“党建引领、校园安全、队伍建设”三个保障,着力建强战斗堡垒,打造平安文明校园,全面提升师德师能。四是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立德树人铸魂行动、基础教育提质行动、职业教育培优行动”四项行动。
促均衡 让优质教育资源“活起来”
江门日报:近几年,恩平市一所所新建学校(幼儿园)拔地而起。如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梁素贞:立足新发展阶段,恩平市将坚持“党建引领立校、特色办学强校”思路,让优质教育资源“活起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守正创新,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双家长制”精准育人模式。
二是对内改革,以内涵式发展谋划学校发展新起色;建立健全城乡教育共同体,增加优质学位近6000个;通过加强中心小学午托管理、完善公交车接送服务等措施,撤并沙湖镇6所小学(教学点),优化乡镇学校布局,重点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中学“三所学校”;推动全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轮岗交流。
三是向外借力,以资源共享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重点任务,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推动4所县中与江门市域学校建立帮扶机制;进一步激发18个跨区域教育集团、16个市内教育集团办学活力;擦亮“蓬江江海恩平教育对话”品牌;建好“江海恩平学前教育实训基地”,组织南方职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恩平市公办幼儿园跟岗学习;加强与珠海、蓬江、江海等地师资互派,用好蓬江—恩平教师发展共同体,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域合作样板。
强队伍 构建“三阶三梯”优师培养机制
江门日报:恩平创新搭建“教育先锋培训班”“名师工作驿站”“教育专家工作站”三个平台,新的一年,恩平是如何利用这些平台资源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
梁素贞:我们构建“三阶三梯”优师培养机制,聚焦教师成长、成熟、成名三个阶段,打造教育先锋、骨干教师、名师名家三个梯队,整体提升恩平市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一是“教育先锋”有规划,三年行动扶成长。深入实施《恩平市“教育先锋”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局长班主任制+双导师制”管理模式以上率下推进计划,以搭台展示、形象宣传等举措,助力500名在编在岗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激发成长动力。建设好18个教育先锋学科培养基地,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党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能手。
二是“骨干教师”有驿站,结对帮扶助成熟。以打造骨干教师“孵化地”为目的,通过考核、评比等加强15个名师工作驿站建设,每年培养8—10名骨干教师。建立师徒结对机制,驻站名师和青年优秀教师双向选择结对,切实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名师名家”有矩阵,研修培训促成名。设立省级名校长、名师、名家工作站,以广东名校的教授或校长为工作站导师,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指导、薄弱学科提升指导等方式,每年培养约50名学员。通过跟岗实践、学校管理诊断等方式组织集中研修,建立含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混合式教学案例,完成体现名师教学风格、教学成果专题系列学科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