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物事业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构建中华文明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崔岩指出,当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启动,距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有16年。在这期间,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文物保护状况引发全社会关注。
崔岩建议,充分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物普查准确性,让文物管理“有数可查”。尽量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无人船只、高精度遥感技术、高精度数字孪生技术等,充分保留好数字化信息和完善精细测绘记录,建立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文物身份证制度。下发统一的数据采集设备对文物部门进行专业培训。建立统一的文物数据采集和整合规范。
崔岩建议,全面推进普查成果应用,着力提升文物防灾减灾能力,让保护修复“有据可依”。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高精度成果数据,加强文物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技术研究。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牵头,指导各地部门充分探索“不可移动文物一张图”的编绘。构建面向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灾害风险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实现“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同时做到多部门联动,比如与气象部门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等,从而不断加强文物灾害风险预判、防范和统筹部署工作。
崔岩建议,加快探索文物数据开放共享途径,唤醒全民文物保护意识。鼓励各级普查机构积极推进普查成果的共享与利用。通过举办文物展览、出版各类普查成果图书,建立网上共享平台等形式,持续向社会开放普查文物信息。结合不可移动文物的数据成果打造成永不落幕的线上展览,不断充实“云上博物馆”建设。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纳入义务教育教学体系,建议教育部制定一个适合中小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及相应教材,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皇智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