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赤坎上空的钟声
淡淡幽香
澹澹流淌
春分
木棉,春天里的一把火
春光作伴好读书
无标题
侨乡晨曦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3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淡淡幽香
澹澹流淌

——读刘红菱的《南来北望》

    麦秀芳

    读刘红菱的《南来北望》,有一股淡淡幽香扑面而来的感觉,就像她所写的桂花香那样——“如溪流一样汩汩流出,闲闲淡淡地四处飘”。《南来北望》共收录56篇文章,10多万字。这部集子分成四辑,分别是“千里回眸”“故园亲情”“光阴故事”“流年光阴”。刘红菱,一位回族女子、一位南来北往的游子、一位军嫂、一位女作家……多个身份标签,加之工作与生活曾辗转数地,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有着比常人更为丰富的生活积累。因此,在《南来北望》中,笔触伸入热腾腾的烟火生活,在“过去时”与“现在进行时”之间、在南与北之间、在离开与“依归”之间进行多角度的切换,使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价值的引领和语言的魅力。

    《南来北望》是一串撷取生活的灵感之珠。在红菱的眼里,人生的每一种“邂逅”,每一段旅程,都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体悟。于是,她拂去庸常生活的尘埃,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善于揪住这些“零碎”“粗粝”“杂乱”的生活碎片,抽丝剥茧、披沙拣金,最终串成一条闪亮的珠链。如春节中的“玩玩乐乐”,村子的宰牛,外婆家门前摘菱角的趣事,都被她“逮住”了,可见她的眼光是多么精亮。如在《刘家村纪事》中,作者写了刘家村中的爷爷怎样融合当地汉族人的种植技术成了干农活的高手;写了“大大”成为刘家村第一个吃国家粮的人;写了父亲离开刘家村外出闯荡,成了国家干部;写了姑姑与汉族人通婚等等。红菱说:“刘家村的一草一木已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一直不停地追寻我远走他乡的脚步。”这饱含着一个游子于远离家乡中精神还乡的怀旧情结。

    《南来北望》情感纯美真挚,文字藏香蕴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能缺,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中内美。”其实,不仅是词,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寄托人们情感的载体。真挚感人,淳朴慈柔,是我读这本散文集后的第一感觉,其字里行间包蕴着一片深情: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在这本散文集里,作者的回忆中交织着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的怀念;对舅舅迷失的唏嘘;对姑姑冲破习俗的欣赏;对自己真正成为有担当军嫂的骄傲;对女儿成长的期待;对味蕾江门的钟爱,还有对爱情、对生死的睿智思考,等等。这些无不透出作者来自灵魂深处的芬芳。这源于她珍视自我经历,写出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如“大脚板外婆”的豁达、善良,外公的以德报怨,军嫂们的坚毅与柔情……都是作者见证、经历后,情由心出、情动辞发,通过细腻柔绵和带上自己体温的叙事,把她“在‘北’和‘南’两种不同的时空中的情思的蕴积”(作家吕明语)如潺潺的溪水一样,澹澹地流淌出来。

    《南来北望》语言风格简约冷静,充满审美张力。红菱善于将情感隐藏于简约文字之下,简笔写厚意,成功地营造了文学语言的张力。一方面是她善用朴素洗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各类人物的特征情貌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如写舅舅:“大热天,长袖长裤,也不赤膊。他的眉宇有一种我无法读懂的神情,清冷而自傲,犹如壁垒。”寥寥几笔,就勾勒了舅舅因为郁郁不得志而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形象,疏朗的笔墨饱蘸着高浓度情感。另一方面是她的语言具有书画家“飞白”似的意蕴。如在《为你留一场雪》一文中,她写道:“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这样晃晃悠悠地过了好多年。暗暗想来,不觉心凉,在这缓缓流逝的光阴里,模糊和老去的不只是故乡的身影,还有我挚爱的双亲。”天南地北相隔,父母的日常究竟经历了哪些辛酸?他们如何熬过对女儿一家思念的时光,作者没有详细写,留下一片“飞白”,读者却从“晃晃悠悠”“缓缓”等词中咀嚼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人生易老的清哀以及对亲人、对家乡的浓烈思念之情。每一次眷恋亲情、回眸故乡,作者都借助于自然、简约、冷静、从容的文字架起了身体离乡与精神返乡之间的金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