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昨天,江门连续第二年举行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全市民营企业家致以崇高敬意、给予最高礼遇。这一次,主题聚焦于“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并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而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又催生和孕育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新的质态”的形成。在当前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江门必须要有“新”的战略眼光。
从自身来看,作为广东传统工业基地,GDP刚刚迈过4000亿元大关的江门,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战略定力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需要,也是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下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的关键。
江门应怎么“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等关键词指明了方向,而回看江门近年来的发展之路,用“磨砺以须”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一方面,江门把“科技引领”作为“六大工程”之首,大胆布局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实现了不少从“0”到“1”的源头创新。以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为例,成立两年多来,该实验室已布局硅能源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碳计量与生物利用、碳捕集封存与工业利用、双碳政策与系统设计五大研究领域,前不久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粤港在“双碳”领域合作最大的前沿科研平台。
另一方面,江门因地制宜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生产”方式,推动家电、摩托车、金属制品、造纸与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硅能源、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盾构机、传感器、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中创新航、隆基绿能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深入参与广东乃至全国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分工新体系。
江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路始终一脉相承、层层递进,路线图、施工图更加清晰: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硅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传感器、海洋牧场、安全应急、数控机床、盾构机、智慧农机、水经济等十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谁来助“新”?这个问题,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给出了答案——政府“搭好台”,企业“唱主角”。
江门在全国(全省)率先推行了4轮“多证合一”改革、全国首创“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模式、率先在全省推行“验收即发证”、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全国、全省首创不断;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成立运行、创新建立并完善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机制、试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一项项创新举措不停。2023年底,江门跻身我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地级市”行列。
企业同心而行。过去一年,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全市12.4万户企业贡献了70%左右的GDP、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成为支撑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批又一批企业成长为国家级、省级“尖兵”“标兵”。
今年,我市正式成立江门市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初步选取了九方面基础性工作开展学习,其中一项便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让企业在江门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对企业好点、再好点、更好一点”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