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全国的130多位民间文艺家齐聚江门,调研了江门民间文艺发展的蓬勃现状并给予高度评价。作为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江门民间文艺以其鲜明的侨乡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本土与海外、传统与创新的桥梁。如何用好民间文艺这一宝贵资源,进一步发掘、发扬侨文化,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以其中的民间工艺为例,笔者提几点建议。
一是挖掘历史价值,讲好侨乡故事。江门民间工艺是侨文化的历史记忆,是华侨华人精神追求的具象体现。精美的工艺品背后,蕴藏着跨越时空、连接山海的动人故事。应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系统梳理、研究、展示,将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让公众欣赏工艺之隽美,感受历史之厚重,体悟华侨奋斗历程之艰辛。可建立完善的档案体系,对江门各类民间工艺进行普查、登记、分门别类,形成大数据,为后续研究、保护与传承提供基础支撑;开展学术研究与成果出版,鼓励专家学者对江门民间工艺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工艺技法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专著、论文,通过出版物等形式宣传研究成果;打造专题博物馆,依托现有文化设施,设立民间工艺主题展区,通过实物、多媒体、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呈现江门民间工艺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和人文底蕴。
二是激活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面对新兴的文化消费需求与产业发展态势,应积极引导江门民间工艺与时俱进,创新设计、提升品质、开拓市场,使其成为江门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事业腾飞的推动力。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设立奖学金、开办研修班、举办技能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精湛技艺的民间工艺传承人、设计大师、新型工匠,为整个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引导市场导向的创新实践,支持民间工艺企业对接市场需求,开发符合现代审美、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的文创新品矩阵,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造江门特色工艺品牌;搭建产学研用平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民间工艺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在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协同创新。
三是发挥教育功能,传承侨乡文化。江门民间工艺不仅是产品的输出,还是艺术品的缔造,更是侨文化的教材。应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对侨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可在学校开设江门民间工艺选修课或兴趣组,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体验工艺制作,将民间工艺知识与技能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开展社会教育,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举办工艺夏令营、亲子工作坊、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体验江门民间工艺的魅力;开展国际交流,借助民间工艺这一“桥梁”,邀请海外华裔青少年来江门参观、学习、体验民间工艺,增进他们对祖籍地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四是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源,是江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又一重要介质。应合理规划、精心包装,将民间工艺与旅游产业充分融合,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江门、观赏工艺、感受侨乡。可开发工艺旅游特色线路,围绕江门民间工艺主题,设计涵盖原创地、博物馆、体验店等在内的旅游线路,打造集吃、住、行、游、娱、购要素于一体的工艺之旅;举办交流会、博览会、研讨会等活动,吸引国内外工艺发烧友、收藏家来江门打卡、交流、交易,提升江门民间工艺的影响力;打造工艺地标景观或主题公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元素,融入江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之中,营造浓厚的民间工艺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位。
综述而言,江门民间工艺犹如灵韵之毫,可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创新精神,擘画侨文化新的篇章,真正实现其在时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不仅成为推动江门地方文化繁荣兴盛、提升江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动力,更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坚实纽带。
詹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