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餐文化、短视频流量为王的时代,书籍是难得的心灵栖息地。
读书,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总会邂逅,一些伟岸或耀眼的灵魂,在纸上对谈,于字间偶遇。他们在远方,在时间长河的对岸,在空间的另一处节点,与我们相遇,让我们会心一笑,心底充满温暖和坚定,感受这世间的美好。
读书,是一段润物无声的成长。我们总会相伴,一起探寻这大千世界,慢慢浸染,默默护佑。当打开书本,我们就会在阅读中奔跑,低头也能看见满天星光。当开始阅读,世界就在我们眼中,无关年龄、身份,无关经历、时空。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报探访了一些热爱阅读的人。他们中,有痴迷阅读在书中“淘金”的校长,有以读书为乐手不释卷的初中女孩,有一头扎进书中将一本《红楼梦》读得烂熟于心的小学生,还有因为爱书常在一起的“书虫小队”。
“我爱阅读,阅读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和书本相处的时光与收获吧!
统筹:娄丹
文/图 娄丹 张翠玲 吕中言 陈慕欢
读书如“淘金”
人物:江门一中党委副书记唐健荣
感悟: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几乎每个第一次走进唐健荣办公室的人,都会“震惊”,很少有例外。这是因为,无论是办公桌,还是书架,抑或是各种桌几、纸箱,随处可见的就是书。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校领导,唐健荣每天就是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下办公的。
“我很享受读书的状态。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坐拥‘书城’,在众多书籍的环绕下工作、生活,让我十分有安全感。”唐健荣说。
“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
陆游有“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之句。古人亦云:“士大夫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这正符合唐健荣对读书的看法和状态。
“受爸爸的影响,我从学生时代就很喜欢看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会把零用钱存起来,有意识地买书。当时每周六晚有机会去新华书店看书,是童年时代让我难忘的回忆。”谈起与书的结缘,唐健荣说。
唐健荣的办公室可称得上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藏书达上千本。“我搬到这个办公室约莫有11、12年了,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书柜放书,后来越买越多书,恰好学校图书馆淘汰了几个旧的木书柜,就给我放书用了。现在已经放不下了,很多书只能暂时存放在纸箱里。”唐健荣说。而办公室的藏书,比起在他家里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现在网络发达,拥有一部手机便可阅读海量图书,但唐健荣还是更钟爱纸质书。“读书,还是可以翻阅更有实感。”唐健荣说。唐健荣钟爱传统文化和本地文化,所以也爱收藏线装书,除了现代印制的线装书外,他还会上网淘一些古书:古代日本翻印的《资治通鉴》、朝鲜印刷的《八大家》……“古代藏本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像一次‘寻宝’的过程。比如有一次读到一本民国时期的藏书,翻阅的时候偶然发现夹了一张民国时期北平公安局副局长任命状,这应该是之前的收藏家遗留下来的,顿时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很奇妙。”唐健荣说。
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书,于无意中得之,不亦乐乎!唐健荣回忆,有一次经过一个废旧物品买卖处,眼尖的他一眼就看到一本《江门市地图集》。“我眼睛当时就亮了,问老板能不能卖给我,老板让我喜欢拿走就行。”唐健荣说。无论是从什么渠道淘回来的书,对唐健荣来说都是宝贝。如今这本《江门市地图集》,就放在他的办公室里。
与学生交流读书也是心灵触碰的过程
“阅读改变未来”,唐健荣对这句话深以为然。“从读书里面得到的知识结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这些都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唐健荣说。
尽管已经读过很多书,但唐健荣坦言还远远不够多,所以他的书单也一直在更新。作为一名地理老师,他在给学生们上课时,遇到合适的书籍,就会推荐给学生,还会买上一批相关书籍,做好标注,给学生们传阅。同时,他会跟学生们交流读书的心得,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什么书,遇到合适的,也会买回来看。
“读书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时代前沿的知识,尤其是我们做老师的,更需要与时代接轨。知道学生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跟得上他们的思维。而这,也是一次与学生们心灵触碰的过程。教学相长,读书亦如此。”唐健荣说。
“读书为我构筑诗意的世界”
人物:蓬江区紫茶中学九(1)班学生徐畅
感悟:读书是一件赏心乐事,让我的想象和心情有了存放的空间。
“李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令我怦然心动;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令我浮想联翩。诗词,是看不厌的敬亭山,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魂牵梦萦……”这样清丽婉约的文字,出自蓬江区紫茶中学九(1)班的徐畅之手。
6000多本图书(包含约5000本绘本),构筑了她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培养了她健康的审美情趣,滋养了她恬淡内敛的性情。
妈妈是她阅读的启蒙者
徐畅介绍,自己的读书之路起源于妈妈。从幼儿园开始,绘本馆、图书馆是每周必去的地方;每晚睡觉前的亲子阅读雷打不动。在这种轻松的听读、指读故事氛围中,她认识了很多字,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读过的绘本不下5000本。
小学三到五年级,徐畅开始阅读儿童文学,对任溶溶、金波、曹文轩、伍美珍等儿童作家的书爱不释手;六年级开始,她逐渐表现出对“大部头”的浓厚兴趣,倾心于金庸武侠小说、中外古典名著等,在书海中沉醉不知归路。按照每周阅读4—5本书算来,4年读了超过1000本书。
上了初中,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匀给阅读的时间少了很多。但是周五晚一回到家,徐畅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书来读,每周还能坚持读1—2本书。《明朝那些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以及中外文学名著等,都是她的心头好。此外,《意林》《创新作文》《课堂内外》等期刊也是她的床头之物。
徐畅的妈妈谢南林是江海区外海中学语文教师,本身就钟爱文学的她,这些年与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她说:“我很享受亲子阅读的过程,用阅读构筑丰富的精神世界。”
读书是一件赏心乐事
斯文沉静,思路清晰,谈吐得体,不徐不疾,徐畅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地诠释了何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徐畅对此有自己的见解:“读书是一件赏心乐事,让我的想象和心情有了存放的空间,还为我构筑了诗意的世界。”
“我钟爱婉约词,尤其是李清照、纳兰容若的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在品读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的审美趣味。”徐畅说,“我喜欢把词作扩写成一个凄美的故事,并沉醉其中。”
读书让她知识面更宽,思维更开阔。“比如历史课本上的文字都是比较凝练的,简要地概括了一些历史事件,但是通过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让事件中的人们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知。”徐畅娓娓道来。
大量的阅读让徐畅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从五年级开始,她就开始尝试写小说,今年的寒假期间,她一口气写了3万多字的小说。
但是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谢南林也有话要说:“这孩子的阅读喜好有些单一,偏爱文学小说,对科学、数理方面的书热情不够,而且她现在喜欢看网络流行小说,如玄幻类、仙侠类的,我担心会让她丢失细心阅读的能力,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
“读书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物:江门市紫茶小学六(13)班学生周燃
感悟:经过时间考验的书籍更值得自己去读。
“《红楼梦》写了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情节引人深思,人物刻画生动,并且处处埋下伏笔。”江门市紫茶小学六(13)班学生周燃今年虽然只有12岁,但已是一位有4年“读龄”的《红楼梦》资深读者。
周燃不但能把《红楼梦》读深读透,还成功制作长2.26米的“红楼梦思维导图”,成为文学阅读课上的“特别素材”。受母亲影响,周燃从小就对中国文学名著感兴趣,四大名著是他最爱读的书籍,围绕文学名著主题进行手工创作是他在课余时间常做的事。
“读书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周燃说。
手绘2.26米“红楼梦思维导图”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因其较长的篇幅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全书囊括400多个人物)而被不少成年人定义为“难读的著作”,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阅读难度不言而喻。
周燃之所以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本读完后会引起思考的著作。在他看来:“这本著作中,大部分主要人物的结局都不是圆满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但都有不幸的遭遇,我经常会想,也许这就是人生,有小确幸,但一定会有遗憾,也会有悲欢离合,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属于自己的成长。”
除了把《红楼梦》读深读透,周燃还不断思考如何让《红楼梦》变得更通俗易懂,从而让身边更多同学爱上这本著作。去年,他花费近一周的时间,通过手绘的方式制作出一幅长度和姚明身高一样(2.26米),囊括了247个人物,有200多条分支线和若干判词,并且图文并茂的“红楼梦思维导图”,获得了老师的表扬,也成了校园里的“网红”。
周燃的班主任李忠茜表示:“《红楼梦》的特点是篇幅长、故事线多、故事意蕴深厚、人物关系复杂,周燃手绘的‘红楼梦思维导图’让同学们可以直观了解《红楼梦》的人物关系,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同时,还标注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等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让大家直观了解《红楼梦》主要人物的际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喜欢在名著中学习古人智慧
周燃喜欢阅读,来源于母亲的影响。周燃的母亲田女士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母亲的引导下,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学名著颇感兴趣。
“我始终坚信,能经过时间考验的书籍更值得自己去读,能从中悟出更多真理。”周燃举例说,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他能学到很多宝贵的历史知识,能从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学到古人的智慧,如在“草船借箭”故事中,他领悟到,谋事一定要学会变通,即便是在逆境中,也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未来我会阅读更多的文学名著。”周燃表示,他很享受在书店或家中与文学名著独处的时光。
被书“喂”大的“书虫小队”
人物:江海区天鹅湾小学二(6)班“书虫小队”
感悟:能从读书中获得乐趣、悟出道理特别有意义。
“你这次要挑什么书?”“这本《争霸·海洋之路》我想看很久了,书架上终于又有了!”……在天鹅湾小学一楼“绘本吧”,一群“小书虫”在书架前穿梭,准备挑自己喜欢的读物好好“享用”一番。他们就是该校二(6)班有名的“书虫小队”。“书虫小队”6人——王一诺、欧广源、陈翊骐、梁宝文、周励芸和李星璇,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酷爱读书,平均一周要看6—7本书,他们说,书是他们成长路上离不开的朋友。
从小爱在书中“寻宝”
历史、客观、文学、探险、科普……提起爱读的书的类型,“书虫小队”表示他们根本不挑!“只要是好看的、有趣的、有益的我们都喜欢看。”王一诺说。
当记者提问“家里是玩具多还是书多”时,6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书多!”一周他们平均要看6—7本书,如果是比较厚的“大部头”,一周也能看2—3本。“我们班还设立了一个‘悦读银行’,就在我们教室进门处,每人都有一个小盒子,每看完一本书,我们都会把书名写在小纸条上放进小盒子里,每学期老师会统计一次。”梁宝文说,“上学期,我的‘悦读银行’有28本书呢,特别有成就感!”
“书虫小队”不仅爱读书,更爱在书中“寻宝”。欧广源最喜欢看《海底两万里》,他说里面的海洋世界深深吸引了他;李星璇的最爱是《奇妙的动物王国》,她发现了原来小小蚂蚁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这一“秘密”;梁宝文是《汤小团》系列丛书的忠实读者,她说书中主角的勇敢、机智,教会了她遇到问题不要慌张,要勇于面对困难;王一诺喜欢读《史记》,他从“屈原投江”的故事中领悟到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书虫小队”表示,“书中自有黄金屋”,能从读书中悟出道理特别有意义。
上演新版“误食墨汁”
陈毅幼年时酷爱读书,吃糍粑时错把墨汁当糖蘸的故事,历来被人津津乐道。他的一句“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诙谐中也充满着大智慧。这个故事也被“书虫小队”所熟知,自己也因为爱看书,闹过不少笑话。
“我记得有一次看书,从起床开始一直看到晚上10点,除了中途吃饭外,我几乎都埋头在书本上。因为太饿了,我随手拿起身边的东西就往嘴里放,我还以为是零食,没想到是放在旁边的橡皮,差点就咬上去了!”李星璇说。陈翊骐听罢连忙点头:“你这都算好的了,我有一次也是把蜡笔当成巧克力了,咬了一口才知道!”
对读书上瘾的他们,有时候开了一本书,睡前一定要读完,否则就连睡觉还一直惦记着。“但是妈妈不让我们晚睡,我就躲到衣柜里打着小夜灯继续看书。”梁宝文说。李星璇和欧广源也说,自己有在被窝里打灯看书的经历,还被家长“抓包”过。
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周励芸幼儿园中班就会背三字经,王一诺2岁时就会背古诗,背书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有时候假期出去旅游,我都会带上爱看的书,路程比较长的话,我就会在车上看书,看书会让时间过得特别快。”陈翊骐说。
因为现在才二年级,有很多书,他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看懂,所以,“书虫小队”盼着长大,渴望能早点看懂更多有趣、有意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