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绘”就侨乡好“枫”景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建引领 平台聚能 网格增能 数字赋能
“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绘”就侨乡好“枫”景


鹤山市沙坪街道综治中心。
网格员开展入户宣传,及时捕捉基层“弱信号”,通过“粤平安”云平台上报。
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联合法院化解一宗企业货款拖欠纠纷。
新会区会城街道综治中心组织法官、村干部、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化解矛盾。

    中国侨都,风光宜人。电视剧《狂飙》的主要取景地——江门市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吸引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该街区内,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志愿者与民警一起引导人车分流,并为游客提供指引服务,这是江门应对游客激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广东社会治理工作,对广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寄予殷切期盼,明确要求广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省委把“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写入省委“1310”具体部署。

    嘱托,声声入耳;使命,念念于心。江门发挥中国侨都优势,坚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全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把江门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江门构建“智慧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工作体系、推动“政法+安全应急”产业硬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充分调动各方群防群治力量,实现全市刑事治安总警情连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2023年顺利完成4个千亿目标,实现争先进位。

    文/图 凌雪敏 赵可义 江政法

    A “一把手”工程系统推进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四梁八柱”

    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题中之义。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国著名侨乡,必须奋力交出市域社会治理的优异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强调,“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以身作则并有力推动班子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很重要”。江门迅速落实中央政法委等四部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文件,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书记工程”高标准推进实施,并召开市委全会专题部署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市县镇村四级“书记工程”体系化推进;成立由市委书记陈岸明担任组长的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以“领导小组+8个工作专班+市委书记专题会”系统推动,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基层治理工作交流推进会、市委书记专题会等,研究解决堵点问题;同时,强化全周期管理理念,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智慧治理、依法治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另外,江门把“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项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先后出台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二十条措施以及网格建设、干部培训等配套文件,制定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构建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固本强基、科技赋能、多元解纷等方面久久为功。

    由上至下推动有“热度”,基层执行就有“力度”。江门7个县(市、区)、73个镇(街)参照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统筹、县级实施、镇级负责、村级落实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B 打造综合治理“枢纽”

    进一扇门解万般“愁”

    清明时节,细雨如织。返乡祭祖的九旬华侨老人陈伯回到家乡台山市斗山镇,穿过旧圩一排排骑楼,推开祖屋大门,却发现自家的房子已是他人“新居”。陈伯于是到台山斗山镇综治中心求助,斗山镇综治中心组织法院、司法所、派出所、侨联等部门介入调解,顺利帮陈伯拿回侨房管理权。

    “有矛盾,找综治中心。”在江门,遇到愁事、难事、糟心事,找综治中心渐成大家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如何贯彻落实?江门通过实体化规范化实战化建强综治中心,打造了“一站式”枢纽平台。

    为解决老百姓“找谁说理”的问题,江门花大力气整合资源,实现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坚持“一站式”吸纳化解矛盾纠纷目标定位,推进综治中心与“信访超市”一体化运作、融合化服务,推行“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江门重视综治中心软硬件建设,在合理设置“五室一厅”、规范阵地建设的同时,理顺办事流程,实现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市73个镇(街)综治中心已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

    等“事”上门,和上门找“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态度,带来的治理成效完全不同。为此,江门市高度重视力量下沉,采取“常驻+派驻+随驻”模式集中办公,推动人员、装备、资源配置前端一线,全市政法部门统筹安排3678名干警下沉一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政法力量下沉后,不仅可以及时捕捉“弱信号”,抓早抓小,在功能上还高度融合综治维稳、信访超市、社区警务、人民调解、智慧网格等功能于一体,让群众进一扇门,解开万般“愁”。

    数据显示,综治中心共为群众外送法律服务、心理服务、社工服务6.8万多人次,“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响应率100%。

    C 智慧网格精细管理

    及时捕捉社会风险“弱信号”

    “许伯,你别怕,抓紧防盗网,我这就来帮你。”巡逻期间,江海区外海街道七西村网格员李剑波发现村民许伯被困在窗台上,随即爬上防盗网扶住许伯,待治安员拿来梯子,一同将许伯安全地搀扶下来。

    “小网格”是打通基层治理的“大动脉”。为此,全市重新科学划分2954个实战型智慧网格,其中,社区网格1318个、农村网格1459个、海上网格74个、工业园区和其他网格103个。江门开发应用智慧网格地图,推进人、地、事、组织等要素进“网”入“格”。

    干事少不了舞台、成才离不开机会、发展必须有空间。为让网格员安心干、踏实干,江门精心配备4500多名专职网格员,并出台智慧网格员队伍建设系列文件,打通网格员职业上升渠道,择优选聘211名专职网格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同时,持续开展网格员分级分类专题培训650场,参训人员近11万人次,网格员本领素质和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崛起,寄递物流、网约服务等新业态领域成为新型矛盾纠纷高发地。江门社会治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将捕捉“弱信号”的触角引入新生业态之中。

    为此,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也投身到网格治理中,他们协助网格员动态收集和反馈基层信息,排除安全隐患,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助,让“治理增量”成了“治理力量”。如今,江门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8400多支、志愿楼长队伍1.3万余人,形成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的生动局面。

    通过搭建全覆盖、立体式的智慧网格,江门治理实战效能在江门马拉松比赛、处置防汛防台等应急事件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和检验。

    D “粤平安”深度应用

    方方面面体现“智慧治理”

    今年春节期间,新会区三江镇仁和里、恒美里锣鼓喧天:“台前”,村民高举金龙穿街过巷;“幕后”,三江镇综治中心运用“粤平安”云平台实时收集信息,并进行研判、预警、处置,确保矛盾纠纷快速化解、求助渠道畅通无阻。连续4天的“三江舞龙”年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8万余人,全程保持零警情、零发案、零安全事故。

    江门率先在全省上线“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运行2年多,“粤平安”云平台已然应用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推动政法单位、智慧网格、群防群治组织等各类社会治理资源在综治中心集聚整合,每日办结率保持在97%以上。

    高效处理群众诉求,“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江门以上线“粤平安”云平台为契机,构建起“智慧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工作体系,打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行政执法“三个平台”,推动业务信息系统“一网融合”,筑牢了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数据底板。

    同时,江门推动“粤平安”平台终端向群众延伸,“一网受理”群众诉求,探索打通110、信访、12345、综治网格、“平安通”等系统,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办理的渠道。其中,建设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实现“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基本办结”。江门还在全省率先上线的“邑码解纷”网上诉求服务平台,案件办结率保持在97%以上。

    群众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江门健全完善“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体系,由1.6万名基层诉求服务人员、1474名十大重点领域专业调处人员、245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使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日趋健全,主动向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如今,“智慧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工作体系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暖心服务排忧解难的窗口、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推动群众诉求“事心双解”。

    E 立足“侨”情 创新“法”治

    “基层善治”底色更足

    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涉侨立法信息采集和服务平台建设,把收集到的对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若干修改建议传达到国家立法机关,最终被采纳并写进新修订的法规中。这是江门立足法治,呵护“侨”益的生动注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江门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使命。作为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江门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格局大坐标中谋划推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侨”既是特征,也是应有之义。

    江门近年来创新“法+侨”“检+侨”“司+侨”服务模式,不断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布局。2022年8月设立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建市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专家顾问团队,统筹资源,拓展高端人才服务队伍;司法部、外交部设立江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疫情期间有效解决了海外华侨华人办证难问题;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运营以来,办理金融、商事调解等案件450宗、总标的68亿元,涉侨案件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新建的域外法律查明服务机构,完成了涉德国等法律查明案件。

    相隔千里,两屏之间,海外侨胞在指尖便可完成矛盾解纷、司法公证、诉讼、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依托这些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江门与海内外华侨加强沟通,厘清涉侨房屋权属关系,创新签约管理模式和补偿制度,推动全国同时期涉侨房屋征收量最大的项目——赤坎华侨古镇项目依法依规完成征收,征收房屋3981间,其中涉侨房屋超过2400户,户主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的赤坎华侨古镇,一步一景,游人如织,“侨味”浓厚的文旅IP影响力逐步凸显。

    良法是善治前提,今年1月1日,全国首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掀开了侨乡特色立法新的一页。目前,我市正开展《江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立法,固化提升我市智慧网格建设成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江门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让城市“基层善治”底色更足。

    F “政法+安全应急”产业

    硬科技在省内外示范应用

    目前,江门正在布局发展“政法+安全应急”产业,全力打造广东社会智慧治理实践“浓缩版”和示范窗口。把这一产业作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展主导产业,在全国178个高新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是独一份。

    江门为何与这两个产业结下不解之缘?江门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2021年,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江门设立全国首个示范应用基地,支持江门的场景建设和产业培育,赋能江门企业转型升级。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江门被定位为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的核心城市。

    因此,江门肩负起责任使命,高标准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园和“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

    携手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应用孵化了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城市运行平台等社会治理技术应用产品。实现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信息核验、数据采集、事件上报、知识学习等业务场景的管理,形成工作人员“一站式”移动工作平台,快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全天候、智慧化进程。

    此外,江门引入“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成果19项、引入科技企业、创新团队16家,超260项政法领域高端装备在江门及省内外示范应用,为全省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鲜活样本。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为核心,在国内率先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发展格局。2023年江海区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营收220.39亿元,同比增速13.2%,抢险救援装备、现场保障产品、生命救护产品、安全应急服务等领域产业链条完善。

    江门正以产业为支撑,促进政法智能化、安全应急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为全省乃至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创新、智慧政法实践应用提供“江门方案”。

    善治长安,江门把基层治理“答卷”写到了群众心坎上。江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