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忠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在新会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为赓续百年工运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挖掘并宣传一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且在企工作超过20年的职工典范,本报与新会区总工会合作推出“择一企 忠一生”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文/图 黄胜 邹景云 黄泽彬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调度长卢琼彬
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实干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工作中的卢琼彬总是全神贯注。
1993年,高中毕业的卢琼彬进入大利集装箱厂工作。
“当时的集装箱厂属于镇办企业,入职时工厂处于建设阶段。我跟随韩国技术人员一起安装设备,学会了整套设备操作技能,顺利成为一名整线操作技术工人。”卢琼彬回忆道。
1995年大利集装箱厂被中集集团并购,来到新岗位的卢琼彬,因为技术过硬,且肯吃苦耐劳,很快被选拔为班长。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获得了企业和同事的认可,令他不断进步,陆续被评为企业的“先进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通过不断努力,他一步一个脚印被提拔到目前调度长的岗位。
“我觉得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不断追求进步、有永不服输的精神,不仅要完成既定的工作内容,还要不断创新,做到胜任、超越、创新。”卢琼彬说。
对于质量的追求,卢琼彬深有体会。他认为,质量对企业而言,是生命;对员工来说,是作业的准则,更是责任心的体现。
谈到曾经攻克的难关,卢琼彬记忆深刻。2021年国际航运“一箱难求”,集装箱产量暴增,焊接工作开始大量采用机器人焊接,对于零件尺寸精度瞬间提高,集装箱两侧的板长度、精度达不到机器人焊接0-1mm的要求,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2022年初,卢琼彬主动请缨承担侧板长度攻关项目。通过不断的努力,他最终将绝大部分侧板长度精度控制在了0-0.5mm之间。同时,他还成立了“底侧梁罗拉质量攻关小组”,在常规罗拉底侧梁方式上增加“侧推成型”,将本来只有≤40mm的侧板贴合平面,提高到44mm,解决了集装箱行业侧板与底侧梁“无法0间隙贴合”的行业难题,同时也使新会中集波纹焊的焊接质量成为集装箱行业的亮点。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攻克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卢琼彬说。
卢琼彬在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了31年。其间,也遇到过其他厂家想以高薪聘请他,他都一一回绝了。“择一企,忠一生”,执著与忠诚让他更专注于本职工作,也体会到了追求事业发展的幸福。
江门市新会空间规划勘测院有限公司测绘部主任黄涛
坚持学习提升 见证行业发展
“看到近年来新会的飞速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想到这些项目的建设都有自己的参与,我感到很自豪。”江门市新会空间规划勘测院有限公司测绘部主任黄涛说。
黄涛的专业是工程测绘。从1994年入职至今,已在新会区空间规划勘测院有限公司工作了30年。他参加了很多项目的测绘工程建设,其中不乏很多大众熟知的项目,如圭峰玉台寺改造、小鸟天堂改造、南环路、新港路等项目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学无止境。1998年,黄涛开始接触数字化测绘跟数字化成图技术。当时,他工作很忙,要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学习新的技术,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由于人手比较紧缺,公司经常只能派一人去广州学习,然后回来给大家分享。即使是这样,也挡不住黄涛不断学习的决心。在他的努力下,当时新会区空间规划勘测院有限公司数字化测绘跟数字化成图技术在周边地区走在前列,吸引了不少其他城市的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
“30年来,从手动绘图到数字化绘图,从大平板仪测量,到使用经纬仪、测距仪,再到全站仪、无人机、无人船……测绘方式以及工具不断在发展,也要求我们不断学习、适应。‘活到老学到老’是我的信条,我要坚持学习到在岗的最后一分一秒。”黄涛说。
城市建设、项目施工,测绘是第一步。规划、设计、建设都要在测绘的地形图基础上开展,一旦出错,就可能出现重大损失。保持严谨和细心,是对测绘工程师最大的考验。
“现在,新会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持续发力,我们也紧跟脚步,服务好落户的企业和项目,为推动项目‘落地即动工’出力。”黄涛表示。
广东新会水务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党群部经理张艳玲
历经三次转型 在不同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1991年,张艳玲入职广东新会水务有限公司(原会城自来水公司),至今,她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3年。
“我原来学的是物理专业,最初在技术部做设备管理员并取得了电子技术工程师的职称。后来又陆续负责文秘、人事和党务工作。”张艳玲说,她的职业生涯中历经三次转型,从技术人员到行政人员再到管理人员。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挑战,她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不断充电,才能够适应新的岗位、新的要求。
“做技术工作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在技术方面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就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但是做行政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就相对复杂一些,要成为上传下达的沟通桥梁,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情商的要求很高。”张艳玲说。
2007年,张艳玲所在的公司转制,由原来的集体企业转制为合资企业,面临员工下岗的问题。张艳玲一方面要配合上级安排,另一方面要安抚员工的情绪。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2009年,年近四十的她主动进修,跨学科学了法学,并获得了高级政工师职称。
在党务工作中,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张艳玲还组织本单位党员积极参与新会区妇联举办的“爱心父母”活动,每年资助新会区100名困难学生,持续了10年。在用好企业捐款的同时,她组织公司员工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当好困难学生的爱心父母,给予他们情感和学业上的帮扶。她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们曾经资助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大学毕业。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是金子总会发光!张艳玲认为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如今,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张艳玲用心画好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相融合的“同心圆”,推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加强。2021年6月,她获评“新会区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