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光勇争先,感恩奋进谱新篇。2023年以来,恩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和“头号工程”,锚定重点、突出关键、精心部署,深入谋划推进强县促镇带村,通过真抓实干,逐步将“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恩平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文/胡伟杰
A 立柱架梁
科学制定“施工图” 推动加快发展
“百千万工程”是突破发展困局、加快追赶跨越的重大机遇。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恩平市,迅速“立柱架梁”,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总指挥、市长为第一副总指挥的“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建立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恩平市“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量化细化52条具体措施、123项重点任务,指导11个镇(街)制定“一镇一策”行动方案,推动各市直单位出台涉教育、制造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各类配套政策文件49个,让“百千万工程”在恩平落地生根有了明确的“实施路径”。
为突出战略重点,明确总体发展工作思路,恩平市坚持“1135”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主题(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明晰一个阶段性目标(“一三五十”目标)、深化“三级书记带头抓”机制、坚持“五要”工作法(规划要先行、重点要突出、短板要补长补强、措施要可行、亮点要突出),以“百千万工程”统筹各领域工作。
建立“两清单一库”。形成2023年品牌项目清单(20个)、示范点清单(70个)、精品线路库(15条),开展重点典型培育,“恩平市在全省率先打通‘生态变现’路径”成功入选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精选案例。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恩平市以改革开新路,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开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等一批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与此同时,恩平市委书记率队赴浙江考察学习“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建立31项考察成果转化任务清单,通过问道“浙”里促发展。
对照“施工图”,恩平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通过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将发展潜能转化为发展“盛”势。
B 经济提质
聚力抓“大产业”“大平台”“大环境”建设
恩平市坚持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聚力抓“大产业”“大平台”“大环境”建设,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珠西智造之城、侨乡活力之城,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
聚焦聚力抓“大产业”。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恩平市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把项目、招商、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2023年,恩平市新招产业项目累计达到76个,投资总额219亿元,超额完成“六个百亿”的首个奋斗目标——2023年新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突破200亿元。这些新招产业项目中,工业项目有69个,计划投资额207亿元,占总投资额超过九成,将大大夯实恩平市制造业基础;引进的项目含金量高,包括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在一大批优质项目的推动下,恩平经济发展实现争先进位。2023年,恩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5.85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江门前列。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总量达194家。6家企业入围“2023年广东制造业500强”。工业稳增长获评广东省优秀县(市、区)。经济综合发展力、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均入围全省15强。
聚焦聚力抓“大平台”。恩平紧盯打造“珠三角特色标杆园区”目标,推动恩平工业园扩园至约2066.67公顷(3.1万亩),是原有面积的2.3倍,形成工业园核心区和大槐、东成、圣堂、大田片区的“一园四区”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行动,投资17.5亿元的职教园区、投资2.8亿元的恩平创谷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入开展低效产业用地整治工作,2023年累计盘活低效产业用地140.67公顷(2110亩),零地招商27个项目、总投资超85亿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恩平经验”。
聚焦聚力抓“大环境”。出台“制造业23条”等政策措施,创新实施“恩为您”妈妈式服务,每月开展政企早餐会,每季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发放6450万元激励一批优秀企业;实施工业振兴领航计划,2023年三期研修班共120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创二代”重返学堂“充电蓄能”。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新增技能人才2295人、高技能人才724人,落实人才购房等政策待遇266万元。新增专利授权量1100件,有效注册商标9673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7亿元。挂牌成立科技支行3家。
激活文旅体发展“新引擎”。2023年,恩平市接连组织承办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等多项高规格的粤港澳大湾区级、省级赛事和“庆国庆·水舞锦江”锦江水秀等一大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侨乡活力之城”建设显成效。2023年,恩平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38亿元,分别增长181.4%、81.6%。
C 强镇富村
以“1145强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而要想推动产业振兴,就必须做好“土特产”文章。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恩平市结合11个镇(街)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精准定位,分类施策,实施“1145强镇工程”,精准推动兴镇工作,以“强镇工程”壮大镇域经济。“1145强镇工程”,指的是做大1个城区镇,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恩平体育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恩城街道打造演艺装备商贸专业镇;做强1个中心镇,推动沙湖镇优化陶瓷集聚产业发展,打造新型建材工业城;做优做美良西镇、那吉镇、大田镇、牛江镇4个特色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做专做精君堂镇、圣堂镇、东成镇、大槐镇、横陂镇5个专业镇,依托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
为了有效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恩平市规划4个镇建设产城融合区,加快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规划5个镇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区,构建了“1+N”农业生产营销模式,形成了“一镇一特色工业产业链”,打造红色教育、研学实践、“侨”文化、乡村文旅、休闲康养、美食体验和夜经济旅游7条旅游精品线路;规划2个镇建设绿色发展区,打通两镇之间长约14公里的“醉氧公路”,依托锦江水库优质水资源,与蓬江区、江海区合作共建江门市水都产业园。
精准推动富村工作,以共富模式提振村集体经济。恩平市积极探索组织共建、资源共联、产业共兴、群众共富的工作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采取“国资注资+多村合注”“多村合资联建”等方式,注册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6家,以专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村(社区)抱团发展,形成良西“福稻”等联村抱团发展新模式,强村共富模式获江门市级表扬。151条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引导集体优质资源增值增效,以总承包款2亿元的高价整合盘活90.7公顷(1360亩)咸围,积极创建省级水产产业园。探索新发展模式,统筹2000万元投资江海区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港资产收益项目。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推动下,恩平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成果显著:沙湖镇和米仓等8条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9.79亿元,增长6.7%,增速排名江门第二。粮食播种面积达3.05万公顷(45.75万亩)、总产量达15.51万吨,超额完成江门下达任务。垦造水田233.3公顷(3500亩),改造高标准农田733.3公顷(1.1万亩),撂荒地复耕复种67.53公顷(1013亩)。省级丝苗米、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广东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建成投入运营。新增省“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2个,打造恩情大地、镇海湾名品等品牌。建成县域农服平台1个、农服驿站23个。恩平市濑粉食品团体标准获批实施。成功创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D 乡村建设
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恩平市大力推动人居环境升级改善,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让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
深化美丽圩镇建设。引导15家建筑业企业与11个镇(街)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收集建设需求项目57个,启动第一批公益帮扶项目3个、帮扶资金83万元。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部署,完成美丽圩镇建设入库项目61个,计划投资约11亿元,支持沙湖镇创建省美丽圩镇示范点和良西镇创建江门市美丽圩镇示范点。
提升镇级服务功能品质。试点上线牛江镇、圣堂镇“一网统管”智慧基层治理平台。镇(街)、园区职工服务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工作实现全覆盖。举办“乐购恩平·悦享生活”消费节活动,截至2023年10月6日,累计拉动消费9亿多元。完成恩城街道、沙湖镇、大槐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长者食堂”5家。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镇街可办事项155项,粤智助机可办事项221项。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开启农村保洁新模式。累计1194条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142个行政村完成“三线”整治。全力推进“醉氧温泉·农旅画廊”“锦江百里画廊”示范带建设,建成三山村传统文化体验村落等18个重点布局项目和佳源·吾乡民宿等9个示范带沿线产业链项目,带动5160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30元。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15条村获评江门市百条“红色美丽侨村”。沙湖镇及恩城街道米仓村、沙湖镇南塘村、牛江镇昌梅村、君堂镇黎塘村、圣堂镇水塘村、良西镇福坪村、东成镇横岗头村、横陂镇蓝田村等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
E 普惠民生
健全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完成《恩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立足江门“一主四副多极点”城市空间发展架构,编制《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江门市副中心)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完成151个行政村村庄分类工作。
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省道S386线横陂至大槐段改扩建、省道S276线恒威集团至恩平港段改扩建等互联互通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建制村道路“单改双”2.83公里。全面实施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项目,农村供水规模化比例达9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达99.5%,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加快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充电桩84个、燃气管网7.5公里,新增5G通信基站86个。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稳步推进“双百行动”,与广东警官学院、五邑大学签订结对合作协议,商定“打造歇马学院”等首批具体共建项目6个,与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合作成立恩平建筑产业发展学院。完善人才下乡机制,深入实施“恩才回归”,组织青年人才“家乡行”系列活动10场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9场次;推动“展翅计划”提质增效,为青年人才提供实习岗位309个;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10项。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推出多种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发放“真猪贷”贷款3450万元;恩平6家企业入库广东乡村振兴板,1家成功挂牌。
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建立“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变现”,引导8家本地金融机构整合推出总授信235亿元的“绿色金融贷款”,通过合资、租赁、委托、购买等多种转化方式成功落地“生态变现”项目8个。以“六大行动”全面推进绿美恩平生态建设,全力打造十大古树公园,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入选首批10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完成林分优化800公顷(1.2万亩)、森林抚育约833公顷(1.25万亩),新增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8个。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恩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大槐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国家推荐标准。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12家学校投入使用,增加优质学位8870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60套。
F 强化宣传
凝聚奋进“百千万工程”强大合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宣传是聚力的号角。2023年,恩平市委宣传部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思想传播”“宣传提升”“文明提质”“文化发展”四大工程,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深入实施“思想传播工程”,理论武装扎实深入。2023年,举办恩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6场,指导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300多场。通过统筹“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百姓宣讲队”开展宣讲活动,利用“乡村大喇叭”传播党的好声音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化“社科普及”工作,成功将吴有恒故居打造成“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将恩平市博物馆打造成“江门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深入实施“宣传提升工程”,舆论引导坚强有力。主动开展策划宣传,统筹南方日报恩平工作室、江门日报恩平记者站和恩平市融媒体中心等本地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魅力恩平”App的宣传矩阵优势,做好“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绿美恩平”等主题宣传,策划推出恩平市特色旅游景区海报超过60幅,推出“遇见·恩平”“恩平美食”“恩平美果”“恩平鲜”“航拍恩平”“恩平土特产”“非遗里的恩平”等多个系列宣传品牌,突出亮点,展示恩平群策群力谋发展的精神面貌和举措实绩,擦亮“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字号”“省字号”招牌。精心策划对外宣传,2023年,三大央媒关注报道恩平超过150次,其中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频道19次,持续为恩平发展鼓与呼。
深入实施“文明提质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围绕文明创建,建立“网格化”治理模式和“销号制”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实地400多个点位对标建设水平。持续深化五大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公共秩序整治等六大专项行动。评选出15个恩平文明单位、50条恩平文明村。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两融入”系列活动170多场。有效利用各类阵地资源,建立19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实现县镇村三级覆盖率100%。打造6个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
深入实施“文化发展工程”,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弘扬恩平特色历史文化,实施“一馆一书一符号”项目,在全恩平市范围建成富有特色的村史馆13家,实现镇级全覆盖,让乡村真正成为传承本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阵地。持续擦亮冯如文化品牌,通过打造“航空书房”特色阅读空间,颁发“冯如·腾飞”励学金等,充分发挥航空文化教育功能。不断推动本土文化文艺精品创作,组织创作广播剧《等你归来》获评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深入开展“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4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