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53版:百千万“邑”奋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高品质和美乡村
      
 
 
版面导航  |    
      
       
2024 年 4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谋定后动、精打细算,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
建设高品质和美乡村

2023年新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鹤山市鹤城镇五星村,每逢节假日吸引不少市民打卡游玩。
新会区崖门镇乡村CEO余进东发挥自身“导演”“主持”“艺术”等多项特长,使出“十八般武艺”推介甜水萝卜,助力甜水萝卜销售总额同比翻番。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最大的潜力也在乡村。

    2023年以来,江门大力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振兴等行动,推动全市乡村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招揽专业人才带头发展, 厚植生态底色注入绿色发展动力,激发乡村万千崭新气象。

    国家级天然富硒土地认证为富硒产业示范村打开新天地;先锋书店华南首店开进江门乡村形成独特乡村现代美学;一个个“乡村CEO”冲在“邑”线各展所长;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解锁越来越多“点绿成金”新场景……

    江门谋定后动、精打细算,建设高品质和美乡村。如今在侨都大地上,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已徐徐展开,60个村(社区)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百千万工程”最小单元美美与共,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A 做好“土特产”文章 构建展现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大隆洞山脉,台山市端芬镇三洞村名不见经传。如今,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漫山遍野林立超过267公顷香水柠檬,连接千亿市场的新式茶饮,吸引着浙江、港澳等地客商采购,全年产值突破亿元,成为承载当地130多户村民致富的“发财树”。

    “种香水柠檬前,村民每月人均收入仅约1500元,如今早已不止4000元,七成村民到城里买楼买车。”三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大星透露,他们去年还专程前往“中国柠檬之乡”四川安岳考察学习,申请扶持资金建设冷链冷库,加大力度推进标准化种植、品牌化建设。

    2023年以来,江门在“百千万工程”这片“黄金田”上,坚持特色引领、市场导向、差异发展,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构建展现江门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困”于古兜山脉的新会区崖门镇横水村以“硒”为贵、点土成金。村内坐落首个广东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吸引企业计划投资1亿元流转200公顷土地生产研发富硒产品。2023年9月,村内大片土地更是被认证为国家级天然富硒土地。

    作为天然富硒产品主要消费市场的大湾区,在天然富硒产业方面近乎一张白纸,这也让曾经落后的横水看到新“硒”望。“横水村已将打好‘富硒’牌、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写入村级五年规划中,正大力构建产、销、加工一体化基地,孵化多家本地农业企业品牌,打造全省富硒产业示范村。”横水村党支部书记黄荣胜表示,得益于富硒产业,该村集体年收入由10多万元飙升至近300万元。

    广袤的侨乡大地上,新会陈皮、丝苗米等六大优势农业产业大而强,杜阮凉瓜、香水柠檬、四九魔芋等大批特色农业小而精,乡村产业各有千秋。2023年,江门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32.6亿元、增长6.4%。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695.5亿元、增长30.3%,实现三年翻一番,其中新会陈皮230亿元、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

    在乡村产业的引领下,我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成功探索资源型、土地型、产业型、文旅型、“飞地”型五种类型12个实践模式,打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江门样板”,全市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薄弱村100%“摘帽”,5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88个村超1000万元,持续壮大“百千万工程”最基层单元。

    B 乡村面貌和美宜居 高标准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走进开平市赤坎镇永坚村,一幅美丽古朴的乡村画卷缓缓展现在面前,古色古香的乡村建筑,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和紧邻的赤坎华侨古镇相得益彰。

    赤坎华侨古镇附近的4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是众多游客进景区前的必经之路,是他们对赤坎华侨古镇的第一印象,更是世界华侨华人了解中国乡村振兴成效的窗口。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和五邑大学等高校及专业规划设计公司深入35个自然村,分类打造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和干净整洁村。

    推进建设中,我市累计投入超1.2亿元,全面实施危旧农房拆除、村场塘基整治、农房外立面改造、农村公厕改造、四小园建设、三线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道硬底化等工程。“我的房子外立面免费重新粉刷过,很漂亮。”永坚村下辖松咀村小组的村民司徒永说,他的房屋经过改造后白墙黛瓦,颇有古韵。经过改造提升,永坚村的村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公园、照明、排污、公厕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里还办起了“百千万工程”乡村集市示范点,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023年以来,江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累计完成全市1056个行政村村庄分类,123个行政村已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编制;持续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建设美丽农村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回收处理等工作,台山、开平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远处山峦云雾缭绕,近处流水潺潺……走进鹤山市鹤城镇五星村三堡河岸,一幅美丽乡村的景象映入眼帘。鹤山市作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大力推进鹤城镇三堡河五星村段建设,先后完成河道治理1.2公里、岸坡生态治理1.6公里,建设堤顶碧道1.2公里,打造五星广场、文化亭廊、观景平台、滨水步道等多处景观节点,勾勒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美乡村图景,大量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成为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我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高标准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累计233公里,串联起19个镇街、1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园,目前沿线已布局产业项目52个、开发乡村旅游点56个,51个村庄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惠及人口近30万,开平市“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全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C “乡村CEO”冲“邑”线 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7424人

    2023年9月,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负责人李劲新多了一个新的职位,签约成为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乡村CEO”,实现从个体在农村创新创业到带领村集体共谋发展的升级。

    文旅产业达人李劲新通过走访国内外文旅名村,结合米仓村特点制定出一个文旅强村计划。“地处米仓村的簕菜文化创意园经过几年发展已有人气基础,接下来要盘活包装响水龙源、古树公园等文旅资源,连点成线打造乡村旅游带。”李劲新透露,他正计划上新乡村民宿,为乡村文旅留下更多“过夜经济”。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带头人。2023年以来,我市积极招募一批熟乡村、会策划、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贤士,担任“乡村CEO”角色,制定执行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政府与市场等,冲锋“百千万工程”“邑”线。

    2023年10月,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广发“英雄帖”,公开招聘村产业服务公司CEO,大学毕业生黄浩强脱颖而出。“上巷村首先需要一个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刚到岗,黄浩强便设计出一家六口的“上巷之家”凉瓜卡通形象,在杜阮凉瓜文创产品推广活动上登场亮相“出尽风头”,擦亮“凉瓜村”名片。

    “乡村发展要结合本地优势,开平市苍城镇身处江门种业长廊,种业产业正是一张好牌。”广东省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裴立勇作为苍城的“乡村CEO”,他在2023年10月联合当地政府为新村村量身打造甘薯种苗示范田,每亩收益过万元,附近村民在这里干活一天还能挣上150元。“粗略一算,甘薯种苗示范田走上轨道,一年就能给村集体带来几十万元的增收。”新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南星激动地说。

    随着“百千万工程”推进,越来越多专业人才在乡村大舞台上发光发热。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7424人,认定省级“农村乡土专家”674人,评定农业生产应用类、经营管理类乡村工匠职称1191人。

    D 激活乡村动能 厚植生态底色注入绿色发展动力

    18.1公斤冠军“鱼王”,拍出33万元高价。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举行的2023年捕鱼节活动,以拍卖形式证明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带来的生态利好越发强劲,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

    “真没想到,我们还能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回乡创业的村民熊雪燕感叹,过去脏乱差的水库移民村大塘面村,摇身一变成为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花田音乐会、夏日游园会、稻穗音乐节等特色活动不断,村民市集、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业态,每年累计可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300万元。

    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带来的生态利好越发强劲,进一步激活了乡村经济。恩平成立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将山水林田自然资源进行“赋值”,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入选全省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越来越多的“点绿成金”新场景开始解锁。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联合良西镇9个村(社区)经济组织,合资组建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有限公司,整合打造100多公顷的“稻稻薯”现代化种植基地,对农田实行耕、种、管、收、销全过程管理,创造2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每年增收数百万元。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江门厚植生态底色,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景的美丽村庄,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发展动力。

    “红”映“绿”,两相宜。我市同时积极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合党建、政法、信访等多部门力量,实现21个政务服务系统多网合一;创新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等“入网入格”,办理网格事项58.5万件、办结率99.5%;评选首批20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街、50个示范村,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32个,对1.2万多名村民小组长开展全员业务培训。

    数说亮点

    全力推进江门“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启动1067公顷示范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1.47万公顷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智能智慧、三产融合的全国种粮示范田。

    高标准谋划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4个“海洋牧场”项目开工建设,投用重力式深水网箱152个、桁架类网箱平台1个,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695.5亿元、增长30.3%,实现三年翻一番。

    高质量完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任务,成立77家强村富民公司和一批富民工坊,培育和选聘“乡村CEO”,成功探索资源型、土地型、产业型、文旅型、“飞地”型五种类型12个实践模式,5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全市1056个行政村村庄分类,123个行政村已开展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编制;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评比和擂台比武,评选出首批20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街、50个示范村。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