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真的有“海”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江海制造”亮相广交会感知一二。
百川东到海。作为中国产品走向国际的窗口,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色名片”,今年的广交会可谓万商云集,现场人海汇聚,商品集中“出海”:展位总数约7.4万个,参展企业超2.9万家。
本届广交会,江海区共有40多家企业“出征”。截至4月27日,江海企业共接待过万名采购商,意向订单累计达1亿元,其中重点企业贝尔斯顿更是达成超过80000台的订单。
亮眼成绩背后,折射出江海区多年来从最初的“外海”,到现在的“江海”,再到未来的“蓝海”,以高新精神汇聚点滴,培育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发展成“江海”的奋斗进程。
文/图 胡晴晴 何榕 通讯员/陈颖筠
更多“江海制造”亮相广交会
众所周知,广交会向来“一位难求”。本届广交会,江海企业展位数量、品牌企业数量均再创新高。其中,企业展位数量方面,此次全区共40多家企业获得125个展位,占全市展位数的近17%,较上一届增加5个展位,同比增长4%。品牌企业数量方面,共8家获得40个参展展位,较上一届品牌企业展位(36个)增加4个展位,同比增长11%。
数据“刷新”背后,不少企业实现了展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跃迁,更多“江海制造”得以亮相广交会,这也成为江海区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有力印证。
逐年递增的新落户企业,不仅激发了产业活力,也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金多多食品集团的落地迎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建立获得国科大专家学者的助力、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江海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石”。去年,江海区新增博士(后)30人,创历史新高;14支人才队伍新增超1万人,人才总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63.7%;创新出台实用型人才政策,评定首批实用型人才866人;江海区现有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6家,数量居全市前列。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创新离不开产业。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成为汇聚人才的“海”?如今,江海区争当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创新策源更有根基,更有底气。
拥抱新蓝海 对接新机遇
中国企业的求新求变,正通过广交会这个平台,为全球客商所熟知。作为以外贸型经济为主的区域,“江海制造”也趁此良机,将自己全方位呈现在全球客商面前。
在江海区40家获得展位的企业中,16家江海区特色企业的产品亮相中央平台“江门制造”展区,占据展馆产品总量1/3左右,覆盖低空经济展示区、汽摩整车展示区、智能家电展示区、商用厨备展示区、智慧照明展示区等,充分彰显江海区在制造业领域的多元化和强大的综合实力。
一边,新企业欣欣向荣,小企业寻机“出圈”。本没有外贸业务的智联航空,站在低空经济的风口上,靠着“大块头”的植保无人机、运输类无人机,成功开拓外贸业务;作为安全应急产业的代表企业,锦汉实业生产的手持油锯,这几年完成了从油到电的转型,此次配合智联航空的无人机一起在“C位”展示,开展第二天就卖出几百台产品。
另一边,传统企业勇于突破,冲出“红海中的蓝海”。大冶摩托品牌馆内,一款700CC大排量摩托车首次亮相,车架、发动机、速度均实现“国内首创”,成为获得广交会设计创新奖的新品;移动空调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宝士制冷正打造“零碳工厂”,在绿色材料使用走在国际前列;为了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琪泰机械从源头抓起,强化创新,自主开发储能,在此次广交会,其优质产品吸引外商“不用看厂,直接现场下订单”……
拥抱新蓝海,对接新机遇。以工业高质量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江海的“海”,定能静水流深,源远流长,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