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有一代的青年,一代有一代的担当。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青年医务工作者,他们“重医德、精医术、爱病人、讲奉献”,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他们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
青年最重要的不是“几零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近江门市人民医院青年医务工作者,致敬新时代青年医护人员,感受朝气蓬勃的力量。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张泽彬 通讯员 黎歆
邓睿
全力守护患者“一呼一吸”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多、老年病人多、危重病人多。高峰时段,病房收治患者百余人。“除了精力、体力外,更需有爱心、责任心,去面对繁杂工作和不同患者。”该科副主任、南粤好医生、岭南名医邓睿表示,二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初心,来源于对生命的敬畏、榜样的力量和患者的理解。
全力守护患者“一呼一吸”。在技术方面,该团队不断提升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介入、肺康复、慢阻肺及哮喘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近四年,邓睿带领团队先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项,其中4项为全市首例,填补了本地区的技术空白。
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该科是南方医科大学肺间质疾病联盟及珠江医院呼吸联盟成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远程病房、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诸多的荣誉与成果,彰显出青年医护默默奉献、勇于创新、扎根一线的优秀品格。
接诊的患者中,有一位长期跟进的老婆婆令邓睿印象深刻。老婆婆因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经过及时救治转危为安,最后好转出院。近20年来,邓睿带领专业团队悉心照顾管理,一次次调整方案,一次次解决问题。如今,83岁的老婆婆各方面状态良好,还与邓睿成为了“好朋友”。
还有一位50多岁肺结核患者,呼吸困难长达10余年,长期不能平躺,只能坐着睡觉,外院诊断为哮喘。通过气管镜检查,邓睿发现其所谓的哮喘实则为气管、左主支气管重度狭窄所致。患者吐字困难、呼吸衰竭,随时存在窒息的风险。该团队及时制定妥善的医疗方案,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支架植入术等综合手段,让患者转危为安。后期,邓睿又为其进行我市首例气管硬镜下气管、主支气管硅酮支架联合置入术,彻底解决患者气道狭窄问题。
谈及未来方向,邓睿表示,该科将朝着省级重点专科不断前进。提高团队的呼吸与危重症救治能力,培养呼吸与危重症专科人才队伍。继续提高呼吸介入技术水平,拓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强慢阻肺及哮喘慢病管理,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负担。
冯瑞强
奋斗在广西天等帮扶一线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就是江门市人民医院团委书记冯瑞强。作为中组部“组团式”医疗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目前他在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担任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同时负责骨科的医疗帮扶。经过近两年的帮扶,天等县人民医院实现了医疗和管理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他们的到来,让天等县老百姓少跑路、少花钱,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一位62岁的阿姨,因四肢麻木乏力进行性加重,考虑颈椎病住院治疗。经过详细检查,考虑为颈4/5椎管内肿瘤,需尽快手术挽救脊髓功能。按照以往,病人需到近3个小时车程的南宁市市级医院就医,非常周折。当听说有广东来的专家后,家属同意留在天等县进行手术。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和安排,冯瑞强带领的骨科团队为患者实施椎管内肿瘤摘除以及内固定术,术后患者麻木乏力症状即刻好转。经康复治疗,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家属十分感激。
冯瑞强带领的团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3项,其中属于天等县首例手术29项;成功申报市级科研立项8项;申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2023年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42.5%,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9.6%;通过“师带徒”培养骨干25人。
不仅如此,天等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初步建成使用。胸痛中心建设日渐成熟,已成功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技术质量和数量(月均100例)均位于全市七个县范围内前列,保证了急性心梗病人得到快速救治。
因表现突出,冯瑞强先后荣获“江门市优秀共青团干部”“2022年以来粤桂东西部协作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陈仕杰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男题”
近年来,作为新晋的市重点科室及医院重点发展科室,泌尿外科团队不仅聚焦泌尿系统疾病诊治,而且男科也迎来了较大发展,一项项新项目填补了技术空白。
忙碌,成为该科副主任医师陈仕杰的主旋律!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顽固性血精的精囊镜手术,在一项项新技术解“男题”的同时,阴茎白膜折叠术、隐匿阴茎成形术已完成新技术立项并将马上开展。
目前,陈仕杰已开展6项新技术新项目,负责的市级科研课题也已顺利结题。他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带教老师,也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对此,他表示,“每一项小小的成绩,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
在岗11年的陈仕杰,诊疗住院患者超1万人。除了专注疾病诊疗外,他不忘跟患者多沟通,常抽空跟患者聊天,疏导他们的焦虑和情绪。在陈仕杰看来,取得患者信任、配合,治疗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不少患者还与他成为了朋友。
曾有一位50多岁女性患者,入院时体重仅35公斤,膀胱里长有直径10厘米的结石,排液中混杂着脓水。陈仕杰了解到该患者为单亲妈妈,因需打工供女儿上大学而未能及时就医,病情一拖再拖。他立即联系护士长发动募捐。该科医护人员踊跃捐募,迅速凑齐了手术费用。他术前详细分析患者病情,考虑各种风险后,在尽可能节省费用情况下选择最优手术方案。术后,陈仕杰还主动联系患者亲戚并告知情况。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患者治愈并顺利出院。
回望来时路,不断学习是陈仕杰一路披荆斩棘的“不二法门”。近年来,他多次前往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学习和进修,将新技术带回到科室临床一线。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何芳
用技术和关怀抚平患者创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由于全身皮肤严重受损,皮肤功能丧失,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如不在第一时间内给予科学救护,死亡率将会极高。作为省临床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该院烧伤整形外科对成批烧伤及大面积危重烧伤病人的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成功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两周前,该科收治了4名特重度烧伤病人,他们将经历漫长的休克期、感染期和康复期。“关关难过关关过。”该科主治医师何芳介绍,“前面48小时,我们每小时均需时刻关注患者尿量和调节补液速度。”在手术台上,为病人充分保暖,他们会把室温调高。一台3—4小时的手术,医护人员的衣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烧伤后期,瘢痕逐渐形成,不少患者会因接受不了自身容貌变化而产生轻生念头,因此心理辅导在此时期尤为重要。
为了胜任这一高强度岗位,何芳保持强健体魄,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我或我家人,会怎么样?”这是何芳常问自己的问题。她“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得到了不少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曾收获多封感谢信及锦旗。
福叔是一名特重度烧伤患者,基础疾病多,心功能及肾功能不全,抢救难度大,死亡率高。就在他病情危重之际,何芳在科室24小时待命,一旦发现其出现各种并发症的苗头,便第一时间查看情况、积极跟进、解决问题。有时遇上电梯使用高峰期,她就以奔跑的速度爬楼梯,去到各个科室找专科主任会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福叔最终康复出院,脸上也再次浮现出往日灿烂笑容。
对于烧伤患者而言,残伤背后是心灵的煎熬。何芳表示:“我们救治的不仅仅是坏死的组织、残伤的肢体,更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