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劳水乡旅游区
四天接客约6.5万人次
华侨“根”意识的重要见证
恩平市飞行主题馆
成“航空朝圣”打卡地
恩平“村BA”又燃又有趣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5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化山华侨义坟碑
华侨“根”意识的重要见证

石化山华侨义坟碑总共刻有299个姓名及无名氏39位。

    策划:谷江民 统筹:王平强 王鼎强

    【文物名片】

    文物名称:石化山华侨义坟碑

    年代:1956年

    来源:台山市石化山工程施工发现,移交台山市博物馆

    馆藏方:台山市博物馆

    馆藏地点:台山市博物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嘉敏  通讯员 冯浩然

    在台山市博物馆,有一件珍贵的藏件——石化山华侨义坟碑,石碑上款为“华侨义坟”,正中间顶部为“先友”,中间全部为先友姓名,底部有两个大字“之墓”,左下角落款时间为“一九五六年四月五日立”。石碑名单纵向排列,一排26人,一共12排。经计算,石碑上总共刻有299个姓名及无名氏39位……

    此碑与安葬无人认领的华侨先人遗骨坟墓有关,从碑引申的侨史,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华侨社区的一部分历史和机构运作。

    何为华侨义坟?华侨义坟为什么会出现在台山市石化山上?这背后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台山市博物馆,了解这背后的华侨历史文化。

    五邑地区华侨

    原籍归葬最多的是台山

    “该碑是在2011年3月31日石化山水渠工程施工时被意外发现,后被运至台山市博物馆保存。”台山市博物馆馆长陈明信说。

    据台山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前台山华侨认为自己有根有本有家乡,在异乡打拼不过是谋生,年老就要返回家乡,而亡者则骸骨归葬,即叶落归根、狐死首丘。为使亡者归葬,宁阳会馆下附设余庆堂,主理骸骨捡运。余庆堂在海外设有余庆堂坟场,定期挖捡骸骨,以铁箱改装,编好姓名籍贯号数,运往香港交东华医院保存,由东华医院转运交其家属。无人认领者,则由宁阳余庆堂及香港台山商会在家乡寻找宝地,将其合葬,此即华侨义坟。

    “目前根据文献所知,宁阳余庆堂在台山建的华侨义坟有两个,分别为凤山义坟及石化山龙坑义坟。除余庆堂的华侨义坟外,台山各姓氏也有集资建设义坟。”陈明信介绍。

    石化山华侨义坟具体建于何时?台山市博物馆相关人士根据整理《新宁杂志》《香港台山商会志》等文献发现,其兴建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该余庆堂坟场原规划占地800余井,可容6000具骸骨,按花园式设计,场内纵横通路10条,中立总坟碑1座,入门牌楼1座,通路两端建纪念亭共8座,四周有排水沟。其中坟场入门处之大牌楼由香港台山商会全体理监事捐建,其余场内总碑及凉亭8座均由南北洋各埠宁阳会馆分别认捐一座。

    至1949年1月,该华侨义坟完成第一期工程,安葬南北洋先友遗骸600余具,四周水沟及一部分通路等工程也基本完成。

    由于此后的华侨义坟资料再无记载,石化山华侨义坟此后的工程进度,台山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得而知。“根据墓碑的落款,可以肯定的是至1956年,石化山华侨义坟已最终完工。”陈明信说。

    近年来,通过不断翻查文献,台山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在1957年的《新宁杂志》中终于又看到了关于义坟的记载。《溪山景物最堪怜——清明节祭扫石化山华侨先友坟墓纪》一文详细记录了当时社会各界前往石化山祭扫华侨义坟的场景。

    同时,台山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也看到了当时社会各界与华侨义坟的合影,并惊喜地发现如今的“石化山华侨义坟碑”嵌在墓穴中间。可惜的是,之后随着石化山各种大规模建设,华侨义坟不幸消失,只留下了义坟石碑。

    陈明信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华侨原籍归葬的历史。目前,江门市内所发现的华侨义冢中,新会区最多,约有2500穴。但实际上,在五邑地区华侨原籍归葬数量最多的却是台山。

    “目前,我们对台山华侨义坟的历史了解还不充分,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收集资料,完善石化山华侨义坟的历史。”陈明信表示,随着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即将开展,台山市博物馆将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利用文献对照实地,寻访更多华侨义坟,使华侨先辈故事让更多人知晓。

    彰显华侨叶落归根情怀

    石化山华侨义坟碑是纪念和缅怀那些在海外去世并被运回故乡安葬的华侨。这些华侨因为各种原因在海外去世,但其遗骨最终被运回台山,实现了叶落归根的愿望。

    金山棺是一种特殊棺木,用于装殓华侨尸骨以运回故土安葬。这种棺木的使用,反映了华侨对于原籍安葬的强烈愿望和艰辛努力,还展示了华侨社群的团结与互助精神。为了完成先侨魂归故里的夙愿,海内外同胞团结一致,不惜代价护送先侨遗骸原籍归葬,这种精神是华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化山华侨义坟碑与金山棺都是关于华侨原籍安葬文化的重要历史遗迹和象征,如何进一步挖掘台山华侨深层次的历史内容,彰显华侨爱国爱乡、叶落归根的情怀?近年来,台山市在学术交流、情景展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金山棺》这部纪录片不仅揭示了尘封百年的华工归葬血泪史,还展现了华侨先辈在外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他们对故土的深情厚谊。”今年4月,台山市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纪录片《金山棺》首映,聚焦于100多年前台山先侨为了谋生远渡重洋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叶落归根的夙愿,不少海内外台山乡亲观看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去年,台山市博物馆更是围绕华侨义坟举办沙龙,邀请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谭金花教授和执导纪录片《金山棺》的主创朱伟科作为讲师,从各自学科角度切入,为大家揭示华侨原籍安葬的历史往事。

    谭金花以《原籍安葬——华侨叶落归根思想与全球慈善网络的编织》为题,为市民带来分享,从海外华人原籍安葬的历史真实,回顾从海外起骨、检运到香港接收储存、运回原籍安葬的过程,从历史文化层面分析中国人叶落归根思想的根源,再分析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对于传统华侨心理的影响,以及他们在海外被排斥的生活经历如何被强化并影响他们在行为上对于原籍安葬观念的实施。

    “通过台山各方面的宣传,我们可以了解到华侨社群中普遍存在的原籍安葬传统和习俗,也体现了华侨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视。”市民叶锦元参加了多次侨乡文化交流分享,他常常感叹原籍安葬是侨乡人民应该了解的文化内涵。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