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不同地域的人因应不同的生产生活需求,衍生出不同的茶饮文化。比如客家大罐茶,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需求,讲求的是解渴、便宜;潮汕功夫茶,体现了当地人闲暇时的生活需求,又因潮汕人重商,成为经商交往的重要方式。
到了当代,又衍生出不同的茶饮方式与样式,成为具有时代风貌的潮流文化。比如,前几天笔者去某个茶饮企业调研,他们就研制出陈皮咖啡,这种咖啡是瓶装式的,既保留了咖啡的口味,又价廉、方便,受到白领阶层的欢迎。
江门茶饮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江门是侨乡,较早受到外来茶饮文化的熏陶,比如奶茶、咖啡等早已在江门扎根,形成了江门较为浓厚的茶饮氛围。
然而,深入思考后,笔者认为,江门的茶饮氛围尚处于初始阶段,也就是说,仅仅是数量上的多,并未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独特风貌、独特仪式,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类似潮汕功夫茶那种能与其他城市区分开来的茶饮文化。
当然,这种包含风貌、仪式在内的文化是需要时间积淀的,不可能像速溶咖啡那样,立马就能形成。值得称赞的是,相关部门正力推“江门三点三”的概念,就是江门培育独特文化氛围的有益尝试。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加入一些潮流化的仪式,以仪式感提升市民对本地茶饮文化建构的积极性,从而通过一段时间积累,让其逐渐变成具有标识性和文化味的品牌活动。
比如,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周就是一个很好的仪式载体,只要找对时间节点,丰富活动内容,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考虑推行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仪式活动。在此,笔者提出三个思路作参考。
其一是开展周边产品的推广活动。源于江门的喜茶就是茶饮界搞周边产品推广的翘楚。该企业针对年轻人的喜好,开发了不同系列的、带有喜茶标识的冰箱贴,据一些集章达人介绍,估计有500款以上,每一款都结合不同城市的特色,加入不同元素,如江门的冰箱贴就有碉楼、新会柑元素,广州的就有羊元素。很多年轻人因此“入坑”,成为喜茶的“粉丝”。那么,江门能否因应“江门三点三”活动,由一些大的茶饮企业牵头,逐步带动中小企业,形成“江门三点三”系列纪念章?集章过程还可衍生出一系列的交流,成为当代茶饮的特有仪式。
其二是形成独特的饮茶环节。比如江门某甜品连锁店,为食客提供一个计时沙漏,让其精确计算最佳的食用时间,这一小小的设计吸引食客拍照晒“朋友圈”,从而扩大了影响力。那么,我们能否找几个资深的茶饮从业者设计一套既简单,又具有体验感、仪式感的饮茶环节,使之成为江门茶饮的标志性内容?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是开放式的,让公众在参与过程中不断丰富创新,从而沉淀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方式。当这种氛围形成之后,市民到茶饮店休闲、游客到江门体验茶饮,就不仅仅是产品的消费,还是文化的消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会更加可观。
其三是常态化的活动。除了一年一度的咖啡文化周之外,江门还可以在一些特定的节点举办茶饮交流活动,并融入本地的文化,让参与者不仅喝到茶饮,还能体验江门独特的文化,从而提升这一系列活动的传播效果。比如,近期笔者在谭金花教授主持活化的、位于环市街道的德循林公祠开了场讲座,效果很好,如果能有企业加盟,配上特色茶饮品尝活动,就能成为一次很好的茶饮体验与推广活动。
宋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