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乡村振兴“点”上开花“带”上出彩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5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鹤山一镇五村入选全省示范镇村创建名单
推动乡村振兴“点”上开花“带”上出彩

共和镇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强劲。图为鹤山工业城园区。 共和镇供图
来苏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显著成效。
五星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有名的客家村落。
大埠村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图为当地渔乐农业项目。
“火龙文化”是陈山村的特色名片之一。
霄南村充分利用独特的鲜卑文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黄昉华 摄

    近期,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公布首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鹤山市一镇五村入选,其中,共和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共和镇来苏村、鹤城镇五星村、古劳镇大埠村、雅瑶镇陈山村、龙口镇霄南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鹤山一镇五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是对鹤山市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肯定,也为当下鹤山市全面建好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注入“强心针”。

    近年来,鹤山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振兴,乡村展现新风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连续5年在江门市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并取得2023年度江门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鹤山一镇五村入选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具有标杆性、示范性,将激励带动鹤山全市各镇村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点”上开花、“带”上出彩,助力鹤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杨光明

    通讯员 麦娥英 冯苑 余超杰

    (署名除外)

    共和镇

    奋力打造省级中心镇和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

    创建目标

    按照省委、江门市委和鹤山市委“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统筹镇村发展优势、特色和资源,不断壮大镇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以“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干劲闯劲,全力建典型、做示范,奋力打造成为省级中心镇和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通过3年持续努力,达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标准,全力在“百千万工程”建设中以示范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共和镇位于鹤山市中部,下辖2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人口约9.2万人,该镇是国家级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省级产业转移园。

    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430位、“2024镇域经济全国500强”榜单第293位。2023年实现GDP101.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5%;全镇规上工业企业18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317.41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财政收入4.7亿元,增长22.2%……这一系列荣誉和数据,彰显了共和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镇域强则县域强。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共和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坚决扛起鹤山南城区发展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建典型、做示范,凝心聚力出实招、办实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见实效。

    着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自去年开始,连续两年创新举办“百千万工程”擂台比武活动,设置6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各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造、为民办实事等项目,以“小财政”撬动“大发展”,以“头雁效应”激发队伍活力,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焕新颜,逐梦“绿富美”,绘就新画卷。

    着力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坚持规划先行、充分联动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植树活动,发动当地党员干部、企业、乡贤、群众等参与植绿活动。截至目前,已打造“共创林”“友谊林”“艺术林”“乡贤林”“共产党员先锋林”“中外友谊林”“创业·就业筑梦林”“第一书记友谊林”等各类主题林。同时,充分利用“百千万工程”冲锋队力量,全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乡贤、社会热心企业等方面力量,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因地制宜发展本土特色产业,用好特色农产品专卖店,积极推进“三瓜两豆一葛”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打造特色精品乡村旅游路线,构建农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融合。

    共和镇来苏村

    绘就“千年古韵来苏 湾区生态花园”新蓝图

    创建目标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三大提升”行动,打造“一心、两轴、三带”,“一心”即打造旅客集散中心,“两轴”即文旅服务轴、研学体验轴,“三带”即休闲静养风光带、山水田园文旅带、水乡山色拓展带,绘就“千年古韵来苏 湾区生态花园”新蓝图。

    来苏村位于共和镇东北部,总面积6.6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东与蓬江区杜阮镇相邻,西距共和圩镇中心3公里,省道S270线和南来线于村口交会,交通便捷。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等9个国家级荣誉,去年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走进来苏村,放眼望去,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村中心多处盆景引人注目,村民庭院“小盆景”点亮乡村“大风景”。村内小公园新增添了健身设施、凉亭凳椅、石阶步道,尽显绿色休闲特色。

    近年来,来苏村贯彻落实“百干万工程”工作部署,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以项目引领助推工作落实,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显著成效。

    来苏村由村委会党员带头,协调动员群众拆除村内部分建筑,建成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麻田公园,并开展村道亮化、儿童游乐场建设、农村书屋和旧物馆升级等民生项目,让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发展乡村产业方面,来苏村大抓项目引进,其中,山水人家文旅项目正在建设一个集山水田园、健康养生、茶文化、古建筑文化于一体的乡村自然生态景区,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以上,带动60多名村民就业。已建成的和安里乡村精品民宿项目是首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来苏村党总支书记钟瑞行表示,未来,该村将着力优化一、二、三产业布局,通过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以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有机农业为主,并建设集中的“三瓜两豆”种养基地;计划在沿省道S270线打造农贸集散中心,用于当地农产品加工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景观资源,打造集养老养生、观光休闲、特色民宿为一体的农旅产业。

    鹤城镇五星村

    建设“水美乡村”,大力发展水经济和乡村旅游

    创建目标

    大力推进“水美乡村”建设,通过美化河岸、完善基础设施、引入农家乐,发展新型农旅融合经济,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水经济和乡村旅游项目,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研学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文旅线路。

    五星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位于鹤城镇西部,面积约9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332人,旅外华侨约有1000人,大多分布在美国、秘鲁、巴拿马、智利等国家。

    村道平坦整洁干净、道路两旁鲜花点缀……五星村背靠彩虹岭群山南麓,全村被青山环绕,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有名的客家村落。近年来,五星村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基层治理等方面发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呈现一幅幅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为五星村带来了可见可感可享的显著变化,山清水秀的乡村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大家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其中,五星村坚持“立足特色、盘活资源”发展思路,依托三堡河“水美乡村”项目,打造五星广场、印象五星、文化亭廊、观景平台、“网红”水陂、滨水步道等多处景观休闲节点,盘活三堡河旁边的闲置用地,打造亲子儿童乐园。

    去年,在鹤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五星村“两委”积极发动社会资源,筹集社会捐款约500万元,修建了长1.8公里的源林大道,道路全面升级沥青路、新铺人行道,并修建乡村公园,大大提升了村容村貌。

    此外,五星村发动海内外乡亲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五星街、村委会办公大楼、三堡中心小学、“思乡园”文化楼等10多个民生项目,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休闲小公园、文体娱乐设施和绿化区(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村民谢运发说:“村里道路宽阔了很多,绿化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近几年,村里发展特别快,我们觉得很幸福、很自豪!”

    古劳镇大埠村

    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创建目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股票田改革为抓手,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模式,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埠村位于古劳镇中部,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下辖1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659人,现有鱼塘100多公顷(1500多亩)、河涌约17公顷(250亩)、耕地约13公顷(200亩),村民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走进古劳镇大埠村,连片的鱼塘彰显着岭南水乡特色。

    近年来,大埠村立足水乡实际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以资源入股方式预整合100多公顷(1500多亩)鱼塘等经营性资产,推动土地统一管理、统一维护,促进农业产业向多元化、集约化发展,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多万元,实现逐年增长。

    大埠村党支部书记冯华胜充分发挥“头雁”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养殖户养殖优质甲鱼走上致富路。“甲鱼养殖平均亩产量3500公斤,利润率可达15%,村民养殖积极性很高,养殖面积每年都在增长。”冯华胜说。

    此外,大埠村利用鱼塘低改的基础,发挥连片鱼塘优势,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实现“腾塘换鱼”,发展高价值鱼种养殖。例如,通过鱼塘尾水治理,改善大埠围鱼塘水质,提高鱼塘经济价值;建设“美丽渔场”,打造渔业生产发展标杆。

    在文明乡风、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平安建设、生态保护工作中,大埠村也不甘落后。近年来,该村通过“红色领航 乡村振兴”活动,创新主题党日的活动形式,同时结合“五个一”活动内容,开展“红色领航 村企联建 美化家园”环境清洁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村企党员之间的交流,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雅瑶镇陈山村

    提升文化能级,打造岭南休闲艺术之乡

    创建目标

    加强全村整体规划建设,深度结合古村落资源、名人资源、红色文化,全面推进古村落整体打造,发展“文化民宿、民俗、艺术+旅游”的产业模式,突出第三产业特色,发展文旅休闲、生态康养、户外研学,以文旅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岭南休闲艺术之乡。

    陈山村位于雅瑶镇北面,常住人口2114人,下辖6个自然村。该村是“中国油画第一人”李铁夫的故乡,现有乡村产业是农业生产、商旅服务,计划培育以农业生产为辅,农耕文旅和休闲旅居为主的新产业。

    走进陈山村,村庄干净整洁,村道两边的巨幅壁画十分显眼,左侧是纪念李铁夫的“铁夫故里时光”壁画,右侧是最具陈山特色的火龙画作,搭配各类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画作,整个村庄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

    据雅瑶镇党委副书记、陈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熊英介绍,近年来,陈山村以“铁夫故里”“火龙文化”“陈山古村落”为特色名片,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铁夫画阁、铁夫文化广场、火龙文化馆、陈山村史馆等文化载体和基础设施,同时,通过道路亮化、墙体油画美化、护绿行动、景观塑造等一系列村内环境改造措施,切实提升宜居宜业宜游舒适度,努力在文化能级提升上走出乡村振兴之路。

    陈山古村落保存完整,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文旅资源融合发展,打造“铁夫故里”文旅项目,通过托管维护的形式对村内闲置的近100间华侨青砖祖屋进行收储,部分已租建为工作室、民宿、农家乐等,基本形成古村落微业态。去年,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94万元。

    “今年,我们将投入1200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是力争全年村集体收入提高20%,新建各类商体20个,年游客数量达到16万人次。”熊英表示,陈山村将以文化能级提升作为抓手,推动古村落整体风貌提升,助力打造典型村。

    龙口镇霄南村

    “文化+美食”,谋划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创建目标

    计划将文化与美食相结合,发展文化旅游和美食旅游,实现文化旅游和牛肉饮食的联动,增加人流量,提高旅游业和餐饮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串珠成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霄南村位于龙口镇东部,面积2.6平方公里,由两大村组片区组成(南安片、霄乡片),下辖8个自然村。该村是鹤山市唯一入选的“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已有740多年历史。

    走进霄南村,宽阔的村道、充满鲜卑文化特色的建筑、崭新的文化公园、整洁的村容村貌……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霄南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独特的侨韵文化、鲜卑文化,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后获评“广东省古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江门美丽侨村”“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江门市文明村”“江门市红色美丽侨村”等,并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在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霄南村坚持党建带侨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发动侨胞及热心人士和企业参与乡村建设,筹集善款160多万元,修建文化室、碧道公园、驿站、公厕、路灯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霄南村的生产道路实现100%硬底化改造。村内安装路灯约170盏,其中太阳能路灯约50盏,100%覆盖8个自然村,全面实现“亮灯工程”。修建源贺公园、东门公园、南安青龙咀公园、霄南文化公园等7个公园,绿化总面积达1.4公顷(21亩)。

    此外,霄南村依托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建设村史民俗文化馆、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广东省散文创作基地、源吉林甘和茶生产体验基地、源贺纪念公园等项目,配套鲜卑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霄南村多渠道打通“新技术+新渠道+新产品”现代牛产业全链条,做大做强“牛经济”,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牛动力”,先后举办鲜卑特色巡演、龙口镇牛肉美食节等大型文体活动,进一步擦亮鲜卑文化、“龙口牛肉”品牌。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