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把“他山之石”
转化为LNG项目建设的“江门路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5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取经江苏 对标先进
努力把“他山之石”
转化为LNG项目建设的“江门路径”


滨海LNG储备基地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存储能力最大、天然气调峰能力最强的接收站。
国家级LNG能源岛变化路径 小沙洲变身国家级LNG能源岛—“阳光岛”
广东、江苏GDP与已核罐容对比表

    长三角,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精彩。

    市委书记陈岸明、市长吴晓晖多次强调,要学习借鉴江浙地区先进经验,推进江门高质量发展。

    4月,由全国人大代表陈奭荣以及台山市发展改革局、江门市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建设公司及股东方台山大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代表组成的考察组前往江苏南通市如东县、盐城市等地考察学习。

    这是一次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之行,也是一次对标先进、学习取经之行。

    如何把“他山之石”转化为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建设的“江门路径”?这是考察组一直“放在心尖上的事”。

    大家认真复盘、深入总结先进地区理念创新、观点革新、举措出新,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蓄势、谋势、借势,敢闯、敢试、敢干,深受启发之余,又不禁陷入思考:学先进、赶先进,我们怎么干?又如何以实干作答、靠实绩交卷?

    文/图 陈敏锐 傅宁涛

    A 江苏如东耕海图强 从海上小沙洲到国家级LNG能源岛

    3平方公里大的如东县洋口港阳光岛——一个8年奋战,经过人工吹沙打造、“无中生有”的人工岛,摇身成为国家级LNG(液化天然气)能源岛,拥有4个LNG接收站,是长三角地区存储能力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接收站群,可为江苏全省三分之一的用户提供天然气保供服务。

    今年前3个月,江苏如东洋口港口岸货物吞吐量达280.47万吨,同比增长22.17%,迎来首季“开门红”。

    登上洋口港阳光岛,只见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码头上,一艘从埃及塞得港驶来的“丽纳河”巨轮正在靠泊,它带来的6.6万吨LNG,可满足约4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今年一季度,该站累计接卸LNG157.61万吨,供气量占江苏省同期天然气消费量的25%以上,成为地区用气的中坚保供力量。

    “有海无港曾是如东发展之痛。”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梁介绍说。30多年前,科技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两条天然的深水航道,经过探测,这里就是3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借助黄沙洋—烂沙洋水道,如东可建成10至20万吨级港口。在入海通道附近,就是阳光岛所在的半潜沙洲,这里大水淹掉、小水才会露出来。“2006年洋口港项目动工,人工吹沙打造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在外海无遮挡施工造岛,当时还是全国首例。”周梁说。

    在此背景下,借助于推动如东LNG接收站重大项目的建设,原来退潮后才露出的小沙洲,已经变身国家级LNG能源岛。

    从海上小沙洲到国家级LNG能源岛,难吗?

    这一点毋庸置疑。

    打造千亿级产业港、国家级LNG能源岛,如东县委县政府以超前的眼光,大手笔描绘耕海图强的宏伟蓝图。而这背后更是全县上下保持战略定力,劲往一处使的成果。

    2006年9月开始,如东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举全县财政之力推动填岛项目和LNG项目的落地建设,以西太阳沙为基,2008年12月阳光岛一期1.44平方公里吹填完成,2014年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全部吹填成功。岛上通过黄海大桥、管廊桥与陆地连接。

    阳光岛岸线规划12.61公里,建设LNG接收站、液化品罐区、干散货仓储区和综合服务区。为响应国家提出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洋口港将阳光岛定位为国家级LNG能源岛,大力发展LNG接收站。

    近年来,如东县大力发展LNG产业,加快能源岛建设,江苏国信、协鑫汇东、华润燃气等43个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加上已经投运的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上将集聚4座LNG接收站。

    一方小岛,4个LNG接收站项目,22座LNG储罐;从无到有,从单一项目到产业集群……近几年,依托深水海港资源布局重大项目,LNG接收站储罐群在如东阳光岛加快聚集。到“十四五”末,该岛年接卸LNG能力将突破2200万吨,年供气能力可达374.4亿立方米,将建成全国最大的LNG接卸枢纽基地、供应基地、储备基地和结算中心,全面助力江苏乃至华东区域能源结构调整,努力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从建港禁区到深水良港,20年来,如东洋口港建成中国首座外海无遮拦人工岛,建成12.6公里黄海大桥,围垦3平方公里,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长三角北翼崛起的一流产业港和国家级LNG能源岛,成为江苏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B 江苏盐城逐梦国际LNG绿能之城 在节能提效上做增量与存量文章

    近年来,盐城在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领域显示出的锐气,不容小觑。

    这座因盐得名的城市,向海而兴的城市,坐拥江苏省内最长的海岸线。大自然馈赠的丰富滩涂与海洋资源,让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制造生产及沿海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3年,盐城市工业经济总量跨过万亿关口,新能源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位,并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

    盐城既滋养着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发展壮大,也在低(零)碳的节能提效上做增量与存量的不同文章。

    滨海港区是江苏沿海水深条件最好的岸段之一,良好的港口、岸线、土地、绿能优势吸引了中国海油等企业重点项目落地扎根。

    4月24日,国内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江苏盐城“绿能港”一期扩建工程6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27万立方米LNG储罐群顺利完成珍珠岩填充施工作业,标志着国内首批27万立方米LNG储罐群完成主体施工,为超大型LNG储罐的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提供借鉴。

    江苏盐城“绿能港”被列入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和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不仅具有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外输功能,还配套了冷能利用、燃气发电、燃气制氢等多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场站和重要枢纽,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加快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和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滨海LNG储备基地项目(江苏盐城“绿能港”)2003年开始谋划,期间曾遭遇国家有关部委不支持的困境,2005年6月,根据国家发改委“青岛会议”要求,暂停前期工作。但地方政府、中海油气电公司没有放弃,锲而不舍、万众一心持续推动项目前期工作,直至2013年8月,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路条”,2018年8月21日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历经15年,成功磨一剑,才有了如今的国内一流,向世界一流LNG储备基地迈进的现代化、规模宏大的江苏盐城“绿能港”。

    C 广东要牢牢端稳能源的饭碗 建设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正当其时

    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全球发展的不均衡、“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以及近年来能源行业的急剧波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是,能源的饭碗能否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中是不是有足够的“米”,“米”的价格会不会太贵?

    液化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化石能源,是我国一次能源重要组成部分,自“十二五”规划起,中国天然气政策开始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重点,《“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

    LNG接收站是接收进口LNG资源的重要中转站,其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LNG的接收和供应能力,也是扭转落后局面的关键。目前,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都在大规模兴建LNG接收站,国际大石油公司也纷纷将LNG业务视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LNG将成为石油之后下一个全球争夺的热门能源商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统筹推进新建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提高油气储备和供应能力。《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江门等地的LNG接收站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天然气供应及储气能力。

    对比同为沿海经济大省的广东、江苏两省数据,广东天然气储气能力与其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需求极不匹配。

    业内人士分析,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已核准的接收站总接收能力与江苏相当(广东省4290万吨/年,江苏省4200万吨/年),但广东储气能力远落后于江苏,并且接收站布置呈现“站多罐少”的情况。

    虽然广东目前已核准的接收站数量达12个,但已核准的罐容仅为691万立方米(江苏已核罐容1016万立方米),与其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需求极不匹配。

    按照《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天然气市场需求量8.3%的储气能力要求测算,2030年省内至少需要58.1亿立方米的储气能力,折算储罐规模929.6万立方米,而广东已核准储罐总规模为691万立方米,仍有238.6万立方米的缺口。

    “正谋划建设的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清洁能源保障和重要支撑。项目的建成将有效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带动大广海湾10万吨级深水港码头建设、促进珠江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强化江门对大湾区的能源支撑作用。”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谢凌峰说。

    由此可见,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的谋划建设紧迫且必要,有着良好的政策背景和发展机遇,正当其时、正逢其势。

    D “逆境时拼死干 顺境时拼命干”

       多方同心同向发力

    项目的建设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百舸争流的今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甘于现状注定没有出路,畏首畏尾势必没有前途。

    “从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如东阳光岛和滨海LNG储备基地的建设都很不容易,面临的困难比想象中的更多,阳光岛国家级LNG能源岛启动建设,政府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滨海LNG储备基地项目曾遇国家有关部委不支持的困境。难得的是,政府、企业等多方同心同向发力,保持着‘逆境时拼死干,顺境时拼命干’的精气神。”陈奭荣表示,我们必须“知不足而奋进”,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鼓足干劲,对标先进,以更大的决心,竭尽全力推动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早日核准建设,尽早建成保障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保供和能源安全的LNG储备集散基地,并以此带动江门10万吨级深水码头建设,促进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奭荣表示,广东省已建成及在建LNG接收站、储气库大部分分布在珠江口东岸,天然气储气设施发展不平衡,储备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计划建设20个LNG储罐,接收能力达1200万吨/年,可实现天然气储备设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LNG接收站的建设,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和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内而言,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一旦落地,将使广海湾港区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港区,大型深水码头“搭配”各类多功能码头,拉动上下游产业群集聚,将有效满足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的需求,推动江门沿海经济和港口产业更上一层楼。这也将成为江门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

    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的建设,更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保障江门老百姓用气安全,还能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市民用上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便宜的天然气,使用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站在更高的维度看,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建成后,将为广东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提供能源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还将强化江门作为广东重要能源基地的作用,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多元安全的现代能源供给保障体系、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安全作出江门贡献。

    “目前,项目核准所需的材料除用海预审外已全部完成,且年内可完成用海预审。一旦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支持并给予项目赋码,可立即上报。同时国家能源局已委托广东省开展天然气产供储销一体化研究。”针对项目推进情况及一系列重大利好,陈奭荣建议各方要同向发力,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

    好风凭借力,风劲好扬帆。我们也期待,不久的将来,江门LNG储备集散基地项目将赋予江门高质量发展更多新动能。

    相关链接

    延伸产业链条 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1月18日,全国首个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养殖示范项目在位于大鹏新区的广东大鹏LNG正式出鱼。试验期投放的红鱼、笛鲷类鱼种在40天的试养观察期内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稳定,已完全适应养殖水体环境,预计年产量可达5万公斤,综合成本降低30%,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据测算,1立方米海水温度降低5摄氏度需要消耗5.8千瓦时的能量,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相当于每年为社会节约用电19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约等于1年种植1800棵树的环境效用,是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该示范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国内液化天然气行业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创新拓展LNG冷能利用方面实现新突破,也是新质生产力牵引能源跨领域深度融合创新的典型案例。

    液化天然气具有低温特性,从运输到储存,都需要在零下162摄氏度的条件下,遇热就会迅速气化。一座座储罐,就像是一个个超级“大冰箱”,为维持液化天然气的低温状态提供坚实保障。

    LNG自身蕴含着大量的冷能。而这正是冷能利用的有利条件,需要进一步建设绿色低碳的冷能利用体系。

    除冷能利用外,LNG接收站建设还将带来更长的产业链条。

    以如东阳光岛为例,随着如东LNG接收站项目的建设,洋口港的港口建设不断完善、优势不断发挥。洋口港坚持“产业港”定位,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随着嘉通能源、金红叶等港口依赖度高的重特大项目陆续达产见效,洋口港散杂货、液化品业务持续向好。一季度,通用码头货物吞吐量达8.01万吨;液化品码头开启“4船同靠”模式,船舶接卸量呈高速增长态势,累计吞吐量达114.85万吨,同比增长109.89%。

    同时,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如东还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LNG等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以资源带投资、以投资促产业、以产业推转型,着力构建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努力把如东打造为江苏滩涂光伏先导区、长三角LNG重要集散地、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实现了绿色能源产业由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陈敏锐 傅宁涛)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