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广东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广州、深圳、惠州、汕尾、东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揭阳等地市政府及省直管理部门代表,以及广东省内外160多家核能产业链企业代表约500人参加此次大会。
会上,广东核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单位覆盖核能设备、建安、运维等全产业链业务领域,现场签订了包括9项联合研发协议、7项在粤投资意向协议等多项合同,签约总金额达125亿元。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刘雪莎 罗素婷
广东核能产业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核能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落实“双碳”目标中承担重要使命和责任,广东核能产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走在前列,广东核能产业联盟的成立适逢其时。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在会上宣读了《广东核能产业联盟倡议》,联盟成员单位共同表示,广东核能产业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企业将继续深耕广东,同心合力,携手并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共筑和谐发展的核能产业生态圈,谱写广东核能产业新篇章。
广东核电起步早、起点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利用核能,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建成投产,目前广东省核电项目已经在深圳、阳江、台山、惠州、廉江、陆丰等地落地开花,当前在运核电机组14台,装机容量达1614万千瓦,国内占比超28%,位居全国首位。以中广核为龙头的核能企业多年来深耕广东,积极带动核电装备制造链、施工建安链等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形成核电项目投资、科技研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维修等全产业链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已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华龙一号”是我国首个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性发展,已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杨长利表示:“过去40多年,中广核作为扎根广东的中央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核能领域的核心优势,始终与广东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中广核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华龙一号’从技术研发、工程转化到项目投产的全面落地,带动上下游5400多家核电设备企业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
当前,“华龙一号”全球在运机组5台,国内核准及在建21台,已进入批量化建设,分布在广西防城港、广东陆丰和惠州、浙江三澳、福建宁德等地。4月1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显示,“华龙一号”首批项目机组陆续投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蓝皮书还显示,我国核电安全运行持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中国有33台核电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中达到满分,充分证明了中国在核电安全管理方面的卓越水平。
广东核能产业迎来宝贵机遇
根据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信息,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自主完整核工业产业链的国家,我国内地现有在运核电机组55台,在建核电机组26台。2023年度核电发电量为4300 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3.2亿吨。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国核电审批迎来了明显的加速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全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其中提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超32%。
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可新建的沿海核电厂址仍有很大的空间。目前,广东正按国家部署积极推进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后续,随着广东实现核电连续规模化开发,预计将为广东带来超过2万亿元的新增投资额。国内外广阔的核电市场为广东核能产业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并作为新兴的增长引擎,为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与此同时,广东当前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通过积极推进核能产业发展,借力核电项目及核能产业布局,将有效促进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柱产业。新成立的“广东核能产业联盟”将持续加强在设备、建安、运维等全产业链建设的深度协同,围绕核能、核技术等方向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广东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