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满腹怨言的少了,建言献策的多了;“指手画脚”的少了,积极埋头苦干的多了;上访投诉的少了,主动来村委办业务的多了……如今,恩平市东成镇牛皮塘村的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牛皮塘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勇于变革,创新设立党员户长制,密切团结党员群众,建成了一批聚民心、顺民意的项目,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推动乡风更加文明。
据了解,牛皮塘村党支部根据“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党员年龄结构、履职能力等因素,推选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的党员作为目标人选,征得本人同意后,正式确定为党员户长。党员户长按照“1+10+N”的模式开展工作,即1名党员户长联系10户群众,每年度为联系户办理“N件实事”。截至2024年4月,该村党员户长队伍共有23名成员,群众覆盖率达100%,已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40余条,办理民生实事50余项,解决萌芽状态问题70余个。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通讯员 于永瑞
多措并举建设村史馆
牛皮塘村是革命老区,20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牛皮塘农会是广东省第二批农会之一,很多村民对农会有很深的感情。这也是牛皮塘人刻在“骨子里”的光辉。
同时,牛皮塘村是远近闻名的侨乡。据统计,该村下辖7条自然村,户籍人口985人,在册海外华侨数量1224人,为村内户籍人口1.2倍。
曾经,牛皮塘村村民集体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发展缓慢。为凝聚人心,重塑牛皮塘人的“精神图腾”,去年,在牛皮塘村第一书记于永瑞的提议下,牛皮塘村委会召集党员户长、乡贤多方讨论,决定建设一座展现该村红色文化和侨文化的村史馆,展现老一辈华侨在海外谋生的历史,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
方案确定后,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头等大事。牛皮塘村委会主动担当作为,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通过申请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一部分,争取第一书记派驻单位对接一部分,党员户长入户发动群众募捐一部分,成功筹得建设资金。牛皮塘村村史馆于今年1月1日正式建成并投用。
因地制宜开办青少年学堂
今年年初,牛皮塘村的党员户长在调研时了解到,村里的大部分孩子放学后无人辅导,影响学习成绩,村民希望能建设一座青少年学堂,让孩子可以在晚饭后一起学习。
牛皮塘村“两委”干部提前做好可行性研究,党员户长深入适龄儿童家中,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想法。为筹集学堂建设资金,党员户长积极向爱心企业江门农商银行寻求支持。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户长还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最低的成本建好青少年学堂。
据悉,牛皮塘村的青少年学堂配备10套传统马鞍式单人座椅,对标一线城市公办学校,打印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配备3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每周二、三、四的晚上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等服务。同时,学堂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活动,凝聚学校、学堂、家庭共同培养孩子的强大合力。
做好服务拉近党群距离
牛皮塘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该村“两委”干部始终做到思想“绷紧弦”、责任“扛在肩”、行动“拉满弓”,给予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帮助。
70岁的郑阿伯是牛皮塘村民,一生未婚未育,父母早已双亡,被列入政府特困供养对象。党员户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长期对其开展定点式帮扶,经常到郑阿伯的家中,主动询问他是否有困难,还多次自费帮他修理电器。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灾害天气,党员户长总是开车将他送到村委会避险。郑阿伯所住房屋房龄超50年,年久失修。目前,牛皮塘村委会和党员户长正想方设法帮其解决重建房屋面临的资金难题,争取让他今年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
党员户长制既拉近了村“两委”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又密切了党群关系,绘就了一幅和谐、稳定的乡村振兴画卷。
接下来,牛皮塘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丰富党员户长制内涵,完善党员户长制考评奖惩制度,打通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更加适合村情民意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