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江门市在校外培训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创新审批流程、加强行政执法检查、推广全国监管平台等多项措施,有效规范了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然而,监管难度大、“隐形变异”培训等问题仍然存在。“双减”三年交账在即,我市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交出江门“双减”工作的满意答卷?
陈慕欢
合力营造健康校外培训生态
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市在校外培训治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合力营造健康校外培训生态。
首先,创新审批流程。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审批任务重的情况,我市制定《江门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批实施细则》,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审批,发出全省首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电子身份证”。这一举措提高了审批效率,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办学。
其次,加强行政执法检查。江门市抓住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随机暗访巡查,重点检查办学范围、收费标准、从业人员资质等关键内容。
此外,江门市还推广全国监管平台,督促持证校外培训机构及时注册并上传相关信息,实现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动态化监管。
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公布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引导家长学生理性选择,切实减轻全社会焦虑,形成减负合力。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方面,我市制定了《江门市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并聘请了147名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共同打击校外培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三年合力治理,超纲教学、收费混乱、虚假宣传、安全隐患……这些校外培训机构曾经存在的种种乱象,得以有效整治。
在此过程中,不少曾经深陷“内卷”焦虑的家长,其心态也发生了转变。家住蓬江的张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坦言,过去她曾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为女儿报各种校外培训班,女儿被“推着走”,疲惫不堪,效果不尽如人意。“经过这三年的整治,现在的校外培训机构更加规范了。”张女士表示,“我也开始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对“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保持“高压”
尽管江门市在校外培训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治理问题依旧存在,披上了“高端家政”“住家教师”等“隐形外衣”,隐蔽性强、发现难度大。部分机构对资金监管认识不足,导致开设资金监管专户进度慢。同时,校内课后服务质量不均衡,内容单一,社会资源统筹不足,引入第三方培训参与课后服务仍在推进中。
针对这些问题,江门市保持“高压”,坚决“亮剑”,制定印发《江门市校外培训治理工作“11186”整改攻坚方案》,要求在2024年7月前,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交出江门“双减”工作的满意答卷。
接下来,江门市将从以下方面发力:首先,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对上级部门反馈或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逐一核查,并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其次,加快审批速度、提升工作效率,完成存量校外培训机构申请办学许可审批事项。同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巡查,并重点查处违规行为。此外,大力推广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使用,并逐步推广“先学后付”和数字人民币等收费模式,稳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
江门市戴爱莲艺术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校外培训机构之一,集团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整改,已成功申领校外办学许可证。集团已和银行签订专用监管账户管理协议,以机构名义单独开立预收费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放学员预付费,保障家长学员合法权益。未来,该集团将积极探索实施“先学后付”模式,为推动江门市校外培训行业良性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