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凌雪敏 通讯员/吴晓琳 谢颖翔) 近日,江海区外海街道收到了一份江海法院外海法庭发出的《关于外海辖区涉诉民商事案件态势分析及诉源治理司法意见书》,意见书中总结了辖区高发商事纠纷案件中出现的共性法律问题,从矛盾排查预防、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诉源治理、普法宣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相同或类似的纠纷发生。
外海街道民商事案件占江海区的54%
据了解,2023年,江海法院受理外海街道民商事案件2200件,占全区民商事案件的54%。其中,涉企案件数量占民商事案件总数的77.5%,数量占比高位运行。买卖合同纠纷占外海街道民商事案件总数的21%,案件主要发生在工业园集中的片区。金融及民间借贷纠纷占外海街道民商事案件总数的17.3%,案件集中在金融机构、商住人口集中的片区。物业纠纷案件则呈现较为集中且群体性的特点。
外海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外海街道作为江门‘东大门’和国家高新区的核心区域,民商事活动活跃,常住及流动人口众多。我们分析发现,通过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去年外海街道诉讼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案件总量及万人成讼率仍处高位。如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不仅方便人民群众,还可以节约司法资源。”
更好地发挥司法力量守护辖区
如何更好地发挥司法力量守护辖区?在分析涉诉民商事案件态势后,外海法庭向外海街道发出司法意见书。
一方面,建议将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一项基础性、日常性工作,不断提高矛盾纠纷排查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村居群防群治力量、基层维稳部门的信息共享、联排联动,对排查问题分类梳理,采取相应的防范处置措施。
另一方面,建议紧盯诉讼案件多发领域,整理分析涉企买卖合同、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劳动劳务等重点案源,整合调动辖区解纷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属地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此外,针对辖区纠纷类型特点,外海法庭还建议,设立不同类型纠纷诉源治理法律服务站点,施行矛盾纠纷分类分区域治理。以综治中心、信访超市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庭所共建联动优势,积极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共同参与到多元解纷当中。并以普法宣传引导辖区的厂企和群众在民商事交易中规范法律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近年来,外海法庭充分发挥司法预警功能,除了深入分析外海街道民商事纠纷情况,还针对辖区照明行业特点及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向江门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发出司法风险提示书。针对照明行业纠纷增多的趋势,牵头成立中山、江门两市跨界调解室和联合调解室,推动照明行业纠纷化解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把纠纷化解在源头。同时,通过送法进协会进企业,参与照明电器企业的民商事纠纷快速化解,把普法效应辐射到市外,已有上万家照明电器企业惠及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