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筑“好山好水有好价”新境界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6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恩平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构筑“好山好水有好价”新境界

恩平市人民政府自荐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成为首届广东省十大生态环境创新案例之一。
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服务窗口。
恩平将那吉镇石头村列入生态资源库,重新整合开发。
恩平拥有优质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 梁俊杰 摄

    6月5日上午,2024年六五环境日广东省主场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发布首届广东省十大生态环境创新案例,由恩平市人民政府自荐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案例上榜,向全省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恩平经验”。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恩平市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以“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机制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摸索出一条以生态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和农民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转化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江门日报记者 胡伟杰

    恩平市资产办供图(署名除外)

    A

    开先河

    成立广东首个

    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拥有林地面积69273.33公顷(103.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60%;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水库——总库容4.18亿立方米锦江水库;拥有总面积达6666.67公顷(10万亩)的七星坑原始森林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约333.33公顷(5000亩)的镇海湾红树林;地质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钨、铜、铁、石灰石、陶瓷泥等矿产资源……优质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一直是恩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这座城市最迷人的底色。

    虽然坐拥众多的“绿色宝藏”,但这些生态资源却存在着“碎片化”“单一化”的特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大大影响了当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恩平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变现”,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成为摆在恩平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2年1月29日,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恩平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迈出破题生态资源“变现”难题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恩平对全市生态资源资产进行摸底调查。这些“家底”,不仅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还包括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农房、古村、老街等各类生态资源。恩平在清查资源、资产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生态资源库。

    此外,恩平结合本地区生态资源特点,坚持先行先试、边试边完善,探索合资、租赁、委托、购买、特许经营权等多种转化方式。

    通过边摸索边实践,恩平市逐步建立起了“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的创新机制,即建立生态资源库、依靠绿色金融、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拓宽N种转化模式,将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整合,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赋值”。

    B

    创试点

    不断完善转化机制

    2022年9月,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案例入选《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成为全省六大典型案例之一。2023年8月15日,广东省首个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上,恩平市成为全省第一批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之一。

    这些肯定给摸着石头过河的恩平带来了莫大的支持和信心。以全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恩平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机制,推动实现更多实物量。

    截至目前,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已存入整合集体经营性用地867公顷、撂荒地867公顷、水田279公顷、林地10267公顷;摸清全市设施农用地30326公顷(可转化8480公顷)、水库200多个、可整合开发的水电站14个。这些碎片化的生态资源存入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后,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产品,交由市场开发运营,最终实现生态“变现”。

    恩平还持续推进绿色金融服务,为绿色产业发展壮大注入强劲的“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恩平市绿色贷款余额16.38亿元,增长92.91%。

    恩平实现江门地区首笔“投贷联动”项目落地,落实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及其他投资共4.7亿元,撬动镇海湾区供水工程顺利动工,让10余万名群众喝上“放心水”。

    C

    探路径

    不断拓宽转化模式

    “变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根本落脚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恩平市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取得了不少实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成立共富公司 农业强起来 农民富起来

    恩平市资产办与该市11个镇(街)分别成立共富公司,各镇(街)共富公司结合生态资源特点,坚持先行先试、边试边完善,探索出合资、“两预两委托”等多种转化方式,在垦造水田、撂荒地复耕复种、整治低效农用地等方面取得实效。据统计,2023年以来,各镇(街)通过共富公司共产生经济效益约1492.5万元,收入明显增加。

    盘活整合资源资产。大田镇依托恩平淼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盘活闲置农用地,预计可为当地15个村集体创造收入约354万元。位于君堂镇的恩平市君江农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垦造水田、撂荒地,种植优质水稻和“金山芋”,实现农业增效增收。

    探索实行“两预两委托”模式。沙湖镇着眼于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两预两委托”模式有效整治低效农用地,用于水稻种植和茶枝柑种植。截至2023年12月,沙湖镇布局茶枝柑特色产业达266.67公顷(4000亩),预计总产值约750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呈现一片蓬勃的良好态势。

    实施合资模式。良西镇福稻农垦有限公司通过合资模式,对新垦造出来的水田和撂荒地进行整合和集约化耕种,变荒地为良田,既保障粮食安全,也增加了经济收益。目前,良西镇福稻农垦有限公司水稻种植面积达166.67公顷,全年收益200多万元。同时,创造了多个灵活就业岗位,吸纳当地村民参与水稻种植、田间管护、水稻收割等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村民收入。

    延伸开发触角

    金融活水促“绿”生金

    从绿水青山中“生长”出来的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不仅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大展拳脚,也开始把触角延伸至城市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更多领域。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恩平市资产办下属国资企业——恩平市公有农垦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学习先进的制茶经验,开发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闲置野生茶园,打造恩平本地无污染、原生态的野生茶叶品牌,同步推动“恩平优品”发展。目前,企业已与七星坑自然保护区签订开发协议,计划近期投产。

    积极布局森林碳汇项目。恩平市政府授权恩平市资产办下属国资公司统筹开发恩平市森林碳汇项目,推动恩平市林业碳汇进入市场交易,为林业碳汇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市场化途径,加快推动恩平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修订实施方案。

    探索开展红树林碳汇项目。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恩平市资产办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异地开发蓝碳,加强对恩平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促进蓝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深圳团队+恩平基地”,进一步打开全国碳汇市场,加快推动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前,双方已成立项目开发工作专班,前期工作正在开展中。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恩平市公有农垦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盘活恩平城区8处闲置边角地块,建成8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共配置充电桩26台、充电停车位52个。目前,该企业正积极开展新能源二期项目,在恩平城区及5个乡镇筹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8座,共配置充电桩16台共32支充电枪,建成小型客车标准停车位32个。

    科学盘活公共屋顶资源。光伏发电是深度利用屋顶资源的一项重要途径。恩平市积极盘活公共屋顶资源,投资约4亿元开发恩平市政府控制的屋顶资源布设屋面光伏项目。目前,项目已向社会公开招标。

    有效转化闲置水资源。恩平市资产办下属全资国企——恩平市公用事业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收购改造锦江水库附近的大田镇水厂,为大田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也为水资源特色产业园等项目每年提供优质生产用水逾7万立方米,把闲置的水资源变成生态资产,转化为持续的经济收益。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