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如果把地图放大,深中通道如同一条连接深圳和江门的关键“大动脉”,让双城之间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加速“流动起来”,让城市在脉动中动力无限、活力无限。
为配合江海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号召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深刻把握深中通道与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拥抱“大桥经济”,本报拟策划推出特辑《聚焦“双通道”——深海脉动》,系统梳理江海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基础、交通物流、生产生活等方面极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展现全区各级各部门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乘势而为、拼搏进取的举措与风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胡晴晴
实习生 赵子函
14年前,冯挺从深圳来到江海,开启了创业路。
冯挺有“三挺”。第一,挺自己;第二,挺朋友;第三,挺江海。
“高新区(江海区)既年轻,又有活力,还非常有内涵,潜力无限,值得你们来投资!”在深中通道即将开通之际,冯挺将个人自媒体视频号上推介江海的视频置顶。
记者走访发现,在高新区(江海区),像冯挺这样从深圳奔赴江海,甘当政府“自来水”的企业家,还有不少。“冯挺们”为何力挺江海区?江海区值得被挺吗?深中通道开通后,能否吸引更多“冯挺”加入江海区?
第一问:为何力挺江海?
“我们在江海看到了‘深圳速度’!”
说起“挺江海”的理由,马恩多滔滔不绝。
作为中国糖果出口龙头企业,金多多食品集团于4年前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搬迁至高新区(江海区)。
关于在江海区看到的“不可能”,身为金多多食品集团董事长的马恩多有精准的描述。
“30分钟拍地,105分钟完成项目申报,(全球经销商大会前)15天平整泥地建好停车场!”马恩多告诉记者,从“深圳总部”到“江门基地”,政府为优质企业提供了“拿地即动工”的“高新速度”,“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迈入‘大桥经济’时代的江门,必将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江门投资发展。”
“挺江海”,冯挺是认真的。刚选择江海区时,冯挺带着“得就得,唔得返顺德”的心态,后来却发自内心希望“尽自己所能,努力回馈这座城市。”原因是冯挺感受到了“江海温度”。
14年间,冯挺创立的广东华辉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最初租借石鹤利工业园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厂房,到在高新区(江海区)拿地建厂打造属于自己的“光生态链”,实现了从1.0到3.0的跃迁。年轻的创业者冯挺也实现了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
“如果当年,我选择在深圳创业,或许会淹没在众多‘繁星’中。江海让我散发出自己的光芒,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看到江海、了解江海。”他说。
江海区,不仅给企业家的创业梦注入能量,也为年轻求职者提供了机会。
一年前,陈泽佳从深圳来到江海求职,刚出江门东站的那一刻,他便收到了来自江海区的礼物——“10天9夜免费住宿”。
原来,为解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异地求职青年阶段性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江海区推出暖心措施——前来面试的,可享受3天2夜免费住宿;前来入职的,可享受10天9夜免费住宿。
“这一下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可以更从容地熟悉这座城市,寻找合适住所。”陈泽佳说,“当天,我从江门东站下车后,只用了10分钟便抵达江门高新区人才大厦,入住青年人才驿站。”
陈泽佳目前正在江海区的一所专科学校当老师:“我很喜欢在江海工作,不排除以后在江海置业的可能。”
引进高端企业、培育本土企业、留住优秀人才……一步一步,江海区走得坚实而有力。务实之江海,让各类企业家、各类人才不由自主,成为江海区的“代言人”。
第二问:江海值得被挺吗?
那么,这些案例是不是个例?江海真的值得被挺吗?
迪马、优合、泽塔、量子高科……近年来,一批优质企业项目扎堆落户江海区,并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企业“用脚投票”,投出的正是对江海区未来发展的“信心票”。
“企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怕无助,但江海给了我们‘娘家人’的亲切感。”去年,江门市乐的美光电有限公司将企业总部整体从东莞搬迁至江海区,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袁灵用“家”来表达在江海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从我们第一次来江海考察开始,就感受到这里‘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优质服务。”她说。
海水不可丈量,“江海服务”可丈量。
接到线索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考察,考察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研判意见并及时回复投资企业项目,指导项目公司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和汇报……打开“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产业项目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监管流程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第一次对接开始,江海区就为企业制定了“一对一”的“妈妈式”服务。
“对工业项目,我们坚持‘招、落、投、服’全链条管理,注重并联审批流程。”江海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服务企业对于江海区而言,就像是一场齐心协力的“接力跑”,“从招商团队的精准对接,到项目地块快速填土清表挂网,再到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的细致项目审批,以及住建局的施工许可审批,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共同发力。”
如果说暖心是吸引江海企业的“磁石”,那么便利则是助力江海企业的“催化剂”。
在江海区,有一个“傻瓜式”惠企服务平台——江海区惠企服务平台。落户江海区的企业,只要在该平台上输入公司名字,就能看到与其相匹配的各类惠企政策。江海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在政务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质效上做“加法”,解决了诸多痛点堵点问题。例如,以往政策信息分散于各个业务部门,企业获取政策信息滞后的问题;又如,由于政策条文措辞严谨,企业无法准确把握扶持政策受理条件条款、内容定义等情况,申报政策面临“找不到、看不懂、申报难、兑现慢”等问题。
“一个平台,覆盖政策‘查’‘配’‘送’‘报’闭环体系,彻底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该负责人说。
第三问:还能吸引多少“挺”?
江海区这片仅占江门全市面积1/90的土地,培育集聚了全市约1/7的规上工业企业、超1/5的专精特新企业、超1/4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江海,企业只用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冯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也是江海区吸引企业落地的秘诀。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江海区的未来,无限广阔。如何引来更多的“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关键。
——怎样趋向市场化?
“市场交给企业,我们只管服务。”江海区政数局工作人员无意间提起的“玩笑话”,正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金钥匙”。一直以来,江海区致力于深化市场化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企业能够更专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
江海区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增资扩产、招商引资等16项务实管用的江海特色扶持政策;创新组建了企业服务专班,借助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解决辖区内企业遇到的难点、堵点。去年,江海区新增市场主体近7000户、增长1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家,总量达477家,增长6%;“四上”企业达810家、增长13.6%。
——怎样做到法治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公平竞争的保障。只有在公平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中,企业才能放心去飞、勇敢去追。
俯瞰江海区,在江海法治广场一公里半径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一批法律服务保障资源聚集于此,一个集立法意见征集、普法宣传、商事仲裁、司法保护、维权援助、行政服务等要素于一体的全链条、专业化法律服务集聚区正在此悄然形成。
——怎样实现国际化?
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江海区同深圳的距离将再次缩短。
更加循环畅通的开放环境,让江海区有了更多机遇。去年启用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江门高新—深圳蛇口”“江门高新—深圳盐田”航线进一步为深江两地搭建起便捷高效的海上物流通道,2023年高新港货物吞吐量达39.1万标箱,占全市外贸码头吞吐量一半以上;今年,江海区政府正联合江门海关,推动江门高新港升级为一类口岸,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平台。
拥抱“大桥经济”,“江海门户”越开越大。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江海区,给企业注入了更多信心。“来到江海实地了解后,我们打消了所有顾虑,马上拍板决定收购。”量子高科母公司英国泰莱集团亚太区企业事务副总裁刘晓告诉记者,江海区坚持推进制造业当家,给了外资企业安心落户和发展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