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市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5月,全市摸底机构数为1700余家,而截至2024年6月7日,机构退出或转型的比例近60%。
通过党建引领、严格执法与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我市成功营造了一个健康、有序、良好的校外培训环境。
文/图 陈慕欢
党建引领 促进规范发展
红色引擎,驱动发展。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积极到三区四市、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现场走访、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办学、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联合市委组织部,对校外培训机构党员进行摸底,建立动态工作台账。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党员情况,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独立式、联合式、集团式等方式组建党组织,理顺关系,派出指导员推动党建。目前,全市23家校外培训机构已成立8个党支部,覆盖党员31名。
江门市戴爱莲艺术教育集团便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先行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9月,集团在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中率先成立了党支部,现有党员3人,并将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机构章程。集团党支部按照教育工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支部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入集团决策层;同时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提升党性观念。
谈及党建工作带来的变化,该负责人感慨道:“党建工作不仅提升了我们机构的管理水平,更让我们在思想上有了明确的指引。我们的老师开始积极地接触和学习党的理念和文化,这对于他们拓宽艺术视野、深化艺术理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有助于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严格执法 规范市场秩序
为确保校外培训市场的规范有序,我市各级执法部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监管。要求全市持证校外培训机构及时注册全国校外教育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并上传相关信息,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动态化监管。截至2024年6月,全市已有431家证照齐全校外培训机构进驻全国监管平台。
我市大力推广“先学后付”收费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04家培训机构采用此模式,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走访、座谈、培训等方式,引导机构规范办学,减少盲目扩张。督促指导培训机构使用标准合同范本,学科类培训按政府指导价收费,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缴费不超过5000元,预收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并开具规范票据。
此外,我市对违法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采取“零容忍”态度。2021年7月至今,各级教育部门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文广旅体等部门共检查培训机构16000多家次,出动人员21000多人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70份,拆除违规校外培训广告牌80多处,行政处罚案件10宗。此外,依托全国移动端互联网广告监测平台、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平台、江门市广告监测平台等载体监测教育培训广告4500多条,发现并处理涉嫌违规广告线索20条。
在政策的引导和监管下,许多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响应“双减”政策要求,主动调整办学行为。其中,江门市新会区慕言绘画培训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案例。之前该机构在办学面积方面达不到相关要求,经过重新选址和整改后,成功获得了审批。如今,现址办学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学习空间。还安装了消防栓、喷淋头等设备,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学生的人身安全。
公司负责人刘慕霞表示:“虽然新址的办学成本有所增加,但我们深知只有规范办学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可靠的培训服务。”
社会监督 发挥积极作用
我市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校外培训治理,聘请了首批147名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这批社会监督员中,有专家学者、教师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他们通过多次开展社会监督活动,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监督员是我们治理校外培训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要做法规政策的‘宣传员’,还要做信息中转的‘快递员’和社会实践的‘调研员’。他们的参与,让我们的治理工作更加全面、深入。”
鹤山市社会监督员肖玉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很荣幸能担任社会监督员,为校外培训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会定期走访校外培训机构,对其办学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确保它们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我也会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
肖玉玲还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到校外培训市场越来越规范,我感到很欣慰。以前,我家大儿子参加补习时,我们面临着比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现在,随着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大幅压减,我的小儿子也没有参加这类培训,我们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了,亲子时间也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