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是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大道”,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快速廊道。
今年,随着连通深圳的深中通道、连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江门将实现1小时内直达深圳、港澳,真正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将发生历史性突破。
“双通道”的到来,让江门的城市显示度明显提升,空间战略性高度不断打开,交通区位优越、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扎实、侨务资源丰富、生产生活成本优廉等综合比较优势都将得到充分释放,助力我市全面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创新圈、资源配置圈。
“大”有可为,“桥”通世界。“大桥经济”下,万象更新的江门,正步入加速崛起、赶超跨越的上升通道,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毕松杰 图/毕松杰 张茂盛 沈仲 冯嘉雯 粤交集宣
一
其势大成
放眼世界,一座座大桥“奔腾”于大江大河之上,造就一个个一体发展战略支点,成就一段段大桥经济故事。
20世纪30年代,旧金山湾区的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把商贸活动活跃的奥克兰港口城市和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连成一体,整个旧金山湾区也因大桥的正式启用,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美国西部的重要金融中心;
长三角,江苏南通先后建成苏通长江大桥、崇启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等过江通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顺利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经济总量15年连跨9个千亿级台阶、突破万亿;
大湾区,横跨珠江口东西岸的首座大桥——虎门大桥改写粤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地缘格局,创下单日最高车流量20万辆,源源不断输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支撑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
“大桥经济”的“道理”,江门也是有故事的“过来人”。1977年建成的蓬江大桥让江门河两岸经贸发展日新月异;1988年建成的外海大桥推动外海迅速成为科创重镇、经济重镇;1996年建成的潮连大桥开启潮连岛工商业的春天;2002建成的崖门大桥有效支撑银洲湖沿江临港产业发展;2015年建成的江顺大桥带来更多广佛经济圈资源;2017年建成的滨江大桥让滨江新区发展加快……
江河系自然,桥梁成经济。
放置到身处大湾区的时代背景和享誉中国侨都的历史身份当中,站在时代长河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江门今天面对的“大桥经济”是经受历史考验的“启示录”,符合自身实际的“风向标”。同一时间迎来世界级的“双通道”,江门此番“大桥经济”历史机遇不再只关乎一隅一池,而是共振全域全局,全市一同跃升“大桥经济”的新一轮主场地。
御势而行,未来已来。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这是党中央大战略大发展的“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日渐健全完善、运行顺畅,迎来加速推进建设的最佳时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大融合的“势”;
省委省政府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推动先发和后发地区融合发展,这是跨区域大统筹大联动的“势”;
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江门落实落细市委“1+6+3”工作部署,加快建设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成为大湾区唯一获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这是新侨都大平台大产业的“势”……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在多个重要场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深刻认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巨大牵引作用”“重点工作都要围绕迎接‘大桥经济’来开展”“现在正是江门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曾说过,从桥梁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深中大桥是世界最高海中大桥,架起跨珠江口“空中走廊”,黄茅海大桥是世界跨度最大三塔斜拉公路桥,海上“小蛮腰”屹立万里碧波……
从“大江两岸”到“大桥两端”,座座“世界之最”的地标大桥,带来的将是与之匹配的重大机遇,江门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前景,值得让所有人高看一眼。
今日之江门,“大桥经济”其势大成。“大桥经济”的时代舞台,已然来到国内国际的聚光灯下,江门加快步入广东万亿GDP城市行列指日可待。
二
四重效应
大桥经济,是围绕大桥这个重大交通设施两岸要素流动能力加快、集聚能力增强而产生的一种区域经济现象。在“大桥经济”多重效应影响下,城与城的关系被整合、重构,形成更大的竞合空间。
首先,“大桥经济”具有预期效应。举世瞩目的“双通道”自规划开建之日起,“大桥经济”的种子便已埋下,沿线当仁不让成为社会公认的价值洼地、投资高地。
江门与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中山等互动频频,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平台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贸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吸引德昌电机、海目星、威立雅、金多多等大批企业提前落户,数以千计来自珠江口东岸的企业相继来到江门考察,达成一系列合作。
近年来,江门工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21年起工业投资额增速保持在两位数,2023年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430个,计划投资额超2100亿元、增长14.8%;工业投资超1000亿元,成为全省第六个工业投资超千亿元地级市。在“大桥经济”预期效应影响下,社会各界用真金白银为江门的明天投出“信任票”。
其次,“大桥经济”具有开放效应。世界级的“双通道”必将吸引全球目光。对江门而言,“大桥经济”也将是紧密连接遍布全球530多万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无形之桥”。
近年来,江门高水平举办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出台全国首部专题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政务服务跨境通办、跨境金融合作等三项工作走在湾区前列,为华侨华人积极参与江门“大桥经济”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江门侨务事业也呈现稳步提升,累计落户侨资企业4000多家,新增吸引港澳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人才超4000人,“港车北上”政策让越来越多“港牌车”出现在江门大街小巷,2023年全市境外人士购房比例比2021年增加了一倍多。在“大桥经济”开放效应的号召下,华侨华人真心实意为江门的明天画出“同心圆”。
再者,“大桥经济”具有共享效应。跨越天堑的“双通道”突破区域自然分割,促进大湾区产业分工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要素更大程度的自由流动。
江门强调对标“深圳品质”,全国首创成立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常态化学习深圳经验、深圳方案、深圳智慧,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研究推动江门新会、江门台山、江门鹤山当好香港、广州、深圳的“卫星城”,为先进地区的优质资源营造“回家般”的高质量发展环境。
近年来,江门湾区合作呈现深度化提升,与香港谋划建设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不断完善,与中山共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特色产业园加速推进。在“大桥经济”共享效应的基础上,湾区城市亲密无间为江门的明天唱好“协奏曲”。
最后,“大桥经济”具有周期效应。大桥从开建的应对准备期,到建成的融合发展期,再到后来的成型稳定期,对江门发展的影响将会有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以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为例,此前7年恰是南通新世纪前后发展最快的时期,经济平均增速13.1%。随着“双通道”建成通车,江门区位交通优越、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扎实、侨务资源丰富、生产生活成本优廉等综合比较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工业化、城镇化全面提升。
近年来,江门各项事业呈现向上向好全方位变化,接连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位列全省第7,5年内连上两个千亿新台阶、前进2位,步入加速崛起、赶超跨越的上升通道。在“大桥经济”周期效应的驱动下,万千个体顺势而为,为江门的明天刻画“新坐标”。
虹起珠江口,龙腾大湾区。江门,正成为下一个“大桥经济”的热搜词。
三
重大平台
“大桥经济”,万象更新。
10年前,前湾新区还只是一片以养殖、晒盐等为主的滩涂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却让这里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集聚多个新能源整车品牌,智能终端、芯片制造等项目纷纷落户,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全国30强,引进各类产业项目超800个,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一跃成为长三角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把目光放回江门大广海湾,扼踞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崖门出海口,与澳门、珠海和香港、深圳隔水相望,滨海岸线资源得天独厚,具备建设世界级港口的优良条件。其中的大广海湾经济区,更是拥有324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平坦开阔的地势地貌,两大能源基地保障用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建设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在“大桥经济”历史背景下,开发强度不到6%的大广海湾经济区踏上新征程。去年底,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正式动工,18个优质项目签约落户,让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蓝图”走进现实,开发建设迈入新阶段。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以及香港、澳门、深圳等相关部门和机构先后到大广海湾经济区考察调研。中央港澳办、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支持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粤港澳合作国家级平台,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在国家和省的支持和指导下,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正式提出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
“黄金内湾”上,紧随前海、横琴、南沙、河套之后,打造全新粤港澳合作重要发展平台,“大桥经济”何以牵引?
交通区位上,江门以东,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江门将与前海、南沙等发展平台实现“握手”,届时从江门中心城区前往深圳只需要大约1个小时。江门南部,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江门大广海湾与横琴和澳门、与香港也将分别实现半个小时、1个小时互通。一东一南两条大桥,可以打破地理障碍,大大拉近江门与前海、横琴、南沙、河套等重大发展平台的时空距离,为大广海湾经济区能级的快速跃升,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错位发展上,横琴着眼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前海着眼支持香港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南沙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两个关键,河套突出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四个重大合作平台各有侧重,“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入。而大广海湾经济区所具备的广阔发展空间、扎实产业基础、充足能源保障等优势资源,能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四大平台科创成果落地、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配套。
以“新型工业化”为特色,则是江门为大广海湾经济区所找准的角色定位。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建立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以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为目标,大广海湾经济区加速推进粤港新型工业化合作,成为瞄准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着力点,将是从“1”到“10”的应用创新“转化器”、从“10”到“100”的产业发展“放大器”,与四大平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在“大桥经济”东风下,大广海湾经济区正成为下一个国家重大平台的有力候选者,成为江门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破口,成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