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东西两岸,“大桥经济”风正劲。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江门新会,地处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多条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在此汇聚。伴随深中通道的通车,从深圳机场高速出入口到江门新会大鳌高速出入口全程仅68公里,最快只需35分钟。
空间意味着机遇。身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江门新会腹地纵深广阔,拥有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发展潜力巨大;坐拥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正加快建设657平方公里、全市布局面积最大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战略地位正在不断攀升。
随着“大桥经济”的到来,深中通道通车后,江门新会成为江门对接深圳的“第一站”。江门新会将抢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找准深圳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大桥经济”这篇文章谋深做实,加快打造“强区强镇富民兴村”的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为牵引带动江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叶田 图/新会区委宣传部(署名除外)
A 园区再造
加快建设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
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能有力促进及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布局。
江门新会深刻认识到,面对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奋力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加快推动全省区域平衡发展,对推动江门新会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银湖湾滨海新区无疑是承接深中通道辐射效应的第一主战场。银湖湾滨海新区位于江门新会东南部,控制区面积约340平方公里,是整个大湾区不可多得的新平台。如何引好商、选好资,是未来银湖湾滨海新区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基于此,江门新会紧抓核心区产城融合,力促澳门国际健康港、爱能森等项目动工,推动产业空间及配套建设,支持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科技园,实现核心区“面”“里”升级焕新,加快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紧抓“三园”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整合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财富电镀基地、威立雅高科智谷,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推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先进装备产业园提质发展,加快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
高水平建设深江合作“主平台”,银湖湾滨海新区无疑是“主阵地”。江门新会将先行先试,与深圳南山区、宝安区对接合作,以深圳上市公司外投项目为重点开展联合招商,推动“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落地,力争全年引进深圳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支持华津集团与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深度合作,建设大型金属产业园区和金属交易示范区。携手港澳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加快港邑“双碳”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深化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线上预约”“送证上门”等便民举措,持续拓展“跨域通办”服务事项。
今年,江门新会将通过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加快园区产业载体空间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提速提质。
一是做优建强北部江门新会智造产业园。强化新能源电池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申报省特色产业园。推动大泽镇、司前镇加快融入全市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是加快推动中部珠西科技新城建设。积极主动与江门高新区联动发展,加快江睦产业园“七通一平”,推动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二期基建项目提速建设。
三是持续提升南部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质量。落实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紧抓园区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推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扩容增效,加快整合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财富电镀基地、威立雅高科智谷,全力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
四是高水平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加强与深圳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园区共建、航空物流等领域的合作。
五是构建畅连湾区交通网络。推动中江高速改扩建江门新会段年内全线通车,加快贯通国道G240大泽园区至凤山湖园区路段。持续推进深江经济合作区5万吨公共码头前期工作。推动珠肇高铁、深江铁路江门段、银洲湖高速等加速建设,全面激活江门新会港,加快融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
B 工业振兴
加快构建“2+2+N”
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位于睦洲镇总投资达10亿元的中星储能智谷建设现场,已建成的3栋厂房挺立,外观采用新式涂料涂装,现代感十足。与之相邻的4、5号厂房工地上,机器轰鸣,材料装载车穿梭其中……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与江门新会在储能产业上的合作前景将更广阔。江门新会通过产业链整合、精准招商,以及“深圳总部+江门基地”和“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的双模式联动,加强新能源、储能应用场景产业拓展与储能、电池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储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星储能智谷的落地,是江门新会抢抓“大桥经济”机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过去一年,江门新会坚持“制造业当家”“工业立区”不动摇,集中全区优势资源,砥砺奋进,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建设实现新跨越。
今年,江门新会将聚焦做强链条、做大集群,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超8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新增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
一是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继续发挥招商队伍作用,开展区域性、精准化、链条式招商,力争全年引进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投资超10亿元项目不少于15个。
二是优化项目“招、落、投、服”全链条管理。完善重点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用好“交地即动工”服务模式,以“新会服务”彰显“江门速度”。在深圳举办招商推介大会,举行第一季度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全力以赴促项目快动工、快投产。
三是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用好“高质量发展十条”,力促2家企业集团今年产值超百亿元、3家超50亿元。实施民营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突破100家,助力丽宫食品等“种子企业”上市。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聚力引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年内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量增至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50家。
四是实施低效用地及低效企业效益提升行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高质量完成大鳌省级试点项目,推动崖门、双水、司前、三江4个项目落地实施。开展低效用地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奇榜共富广场、孖冲工业园、良德冲工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以生产技术的提升,带动红木家具、纺织、小冈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年内新升规企业突破100家。
五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接下来,江门新会将坚持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创建省实验室、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用好“科创十条”,深化全过程创新链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620家。
新会将加快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现代轻工纺织”和“现代农业与食品”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若干产业集群。
C 招商引资
全员全产业链
精准招商成果丰硕
江门新会深刻认识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巨大牵引作用,2024年伊始便努力做实“大桥经济”大文章,勇尝“大桥经济”发展的“头啖汤”。
2月28日,江门新会召开“全员招商攻坚年”誓师出征大会,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组建四个一体发展区招商大队和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招商大队,工业园区联合管委会、12个镇(街、区)分别组建招商分队,由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责任领导,各属地主要领导担任队长,开展区域性、精准化、链条式招商,力争全年引进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
会议提出,要高水平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加强与深圳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园区共建、航空物流等领域的发展合作,力争全年引进深圳项目总投资不少于100亿元。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带队赴深圳招商,拉开江门新会全员招商攻坚的序幕。
紧接着,四个一体化发展区和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招商大队陆续出动。其中,潭江一体发展区的大泽镇招商分队于3月6日至8日赴深圳、广州开展招商考察,对接企业、协会商会超10家次,成功签约深圳仪器仪表项目1个,投资额达1.6亿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4月,江门新会成功引进磷酸铁锂电芯及储能电源系统生产制造项目、环保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5G智能电单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宝豪精密模具及塑胶制品生产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近210亿元,项目数和投资总额均为全市第一,成为招商引资的先锋。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3个,计划投资额约119亿元,制造业投资额占比56.5%,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区外新引进项目27个,投资额约100亿元;增资扩产项目6个,投资额约19亿元。
此外,为适应招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江门新会驻点招商步入3.0版本,科级干部常驻带队,继续深耕深圳、上海两个驻点的同时,启动京津冀驻外招商筹备工作,强化驻点招商保障机制,练就一批招商的精兵强将。同时,江门新会创新与第三方合作机构、工业地产平台等社会化力量的合作方式,筹建区级国资招商公司,加快建立完善区级现代专业招投体系,持续筑巢引凤、招大引强。
今年以来,江门新会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招大引强,提高招商项目质量。着力攻坚“大”项目、“四新”(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专精特新”项目、“溢出转移”项目,打造滨海新区、江门新会智造产业园、珠西园区、粤澳园区、江睦园区“五大平台”。例如,精测电子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预计满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商引资中,江门新会立足长远,不仅关注单个项目,也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同时,招引优质教育类项目,培育优秀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如,广州软件学院江门校区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广州华商学院江门校区总投资30亿元。在产业链招商方面,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和中建海龙新型建造科技产业园项目将为新能源产业和新型建造方式全产业链带来深刻影响。
横跨珠江两岸的深中通道如卧海长龙,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交通脊梁”。抓住深中通道通车重大机遇,深圳、江门新会两地的旅行社正积极布局,谋划推出更多文旅线路,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深情有请 幸会新会”2024江门新会(深圳)文旅招商推介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面向广东省各大旅游协会、深圳旅行社以及一众行业企业代表全面推介江门新会的区位优势、文旅资源、优质项目,共商投资机遇,把江门新会的文旅“大资源”全面转化为文旅大经济、大产业,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行首选地、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大湾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4月11日,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新会区旅游协会与相关旅游行业协会、OTA平台、深圳十大旅行社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实现资源互补,加强在文旅赋能、文化交流、宣传互联、市场互动、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与此同时,涵盖文旅综合体、酒店民宿、景区(景点)开发运营等内容的12个文旅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总投资约26亿元,为深圳、江门新会两地今后在文化旅游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互通互融增添新动能。
D 乡村振兴
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双水镇、崖门镇、古井镇上榜全国千强镇;大鳌镇入围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镇8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5个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经验获省级推广;“‘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活力’”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过去一年,江门新会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涌现出多个典型示范,城乡融合发展成效初显,成绩斐然。今年,江门新会将深入推进强镇富民兴村“十大行动”、“五个一百”共建行动,深化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推动镇村发展提质提速。
一是加快典型示范建设。加快编制城镇空间、产业、乡村、土地利用、文旅等五大规划,重点抓好省级“1镇8村”和市级“3镇20村”的典型培育。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示范带(片)、典型村打造工作,持续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做强新会陈皮这一富民兴村大产业,扶持25度坡以下新会柑种植,加快筹建中国陈皮交易中心,打造新会陈皮特色街区,高标准办好各类宣传推介活动,力促新会陈皮全产业链年度总产值超260亿元。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建立种粮补偿机制,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
三是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省级“七个一”和市级“十五个一”任务要求,以“四沿”为重点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内外兼修打造更多特色鲜明的美丽圩镇。
四是加快壮大村级经济。实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用好“强村公司”“富民工坊”等载体,带动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村组集体总收入均在100万元以上。助推会城奇榜村打造亿元村。
五是加快推进绿美建设。全面推进县镇村绿化工作,持续加快圭峰山、小鸟天堂等的绿美生态示范建设,推进全区林分林相提升优化,全区新种树木超100万株,新增绿化里程49公里、面积50公顷,让绿色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E 城市提质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首善之区”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江门新会在发展潜力和腹地空间方面十分瞩目,是湾区难得的交通枢纽、人文高地、产业洼地、宜居之城。如今,江门新会正以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导向,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档、提质、提效,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在融入湾区方面,江门新会高位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铁、公、水”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珠肇铁路、深江铁路建设,力促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动工,逐步形成多层次轨道互通网络。主动融入“双区”和支持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积极对接“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强化与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丰富江门站综合服务中心商业功能,打造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枢纽城市;完善“四纵四横”高快速骨架路网建设。
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江门新会围绕“以绿美城、以文塑城、以建兴城、以管治城”四大方向,近年来落实城市提质项目200多个,宜创、宜居、宜商、宜业的高品质都市地位日益凸显。以江门站为依托,江门新会将进一步优化枢纽新城空间布局,推行“一院两园三纵四横五馆”城市建设计划,统筹布局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打造珠西交通综合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相结合的珠西CAZ城市客厅,努力打造高品质珠西城市生活空间。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江门新会聚焦强化镇街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根据各镇(街)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分类施策,深入推进“区镇一体、园镇融合”。圭峰会城聚焦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引进精测电子、鹏厦大族机器人等2个超10亿元项目;集中签约村级项目16个,总投资超50亿元。双水镇加快推动维达、亚太森博等造纸项目发展,以银洲湖纸业基地为载体建设“双碳”智慧园区。司前镇聚焦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建设,在打造不锈钢产业集聚区的同时,推动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一期投产。古井镇大力发展海工装备产业,中交四航建造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顺利交付。崖门镇全力创建省级美丽圩镇示范镇和省级生态文旅及全域旅游特色镇,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制造和滨海旅游中心镇。大泽镇在升级古典家具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睦洲镇、三江镇紧盯深江合作,聚焦新型储能和军民融合、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罗坑镇、沙堆镇、大鳌镇结合自身特色,加快建设专业镇、特色镇。
同时,江门新会突出本地特色,以文化产业项目为带动,打造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汇聚高质量发展“侨”力量,高标准建设侨贸商品交易中心,注重用好侨梦苑、海联会、“同心圆”等载体平台,加快大湾区职教城规划建设,力争再引进1-2所国际知名职业院校。在崖门镇建设“古兜大会战”教育基地,将新会书院打造成新会历史名人馆,策划举办陈白沙先生诞辰595周年系列活动,推动马山公园文物古迹、永佑坊等历史建筑修缮工作,加快提升浐湾路现有22幢民国风格沿街骑楼风貌。打造承载乡愁的“新”IP,围绕“十个一”核心文旅资源,打造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走读新会”系列高品质文旅游线路。积极推行“新会陈皮+”发展模式,举办两年一届的陈皮文化节,打造极具行业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的陈皮文化IP。力争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F 人才强区
集中资源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2021年,位于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迎来第一批新生;2022年,位于崖门镇的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开始招生;2023年,位于崖门镇的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以及位于睦洲镇的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南校区开启招生办学新篇章;广州商学院江门校区、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业学校先后落户双水镇,目前正加快建设……近年来,江门新会高校资源迎来“大爆发”,越来越多优质高职院校选择扎根葵乡大地,大湾区国际职教城规模不断扩大。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纷纷来到江门新会。
深中通道通车后,极大缩短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这对于正全力打造“一核两心、多点融合”大湾区国际职教城的江门新会来说,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吸纳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与实践带来更多便利,同时,推动校园师资配备、专业设置、基础设施等进一步优化。
“深中通道是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的公路直连通道,大幅缩短江门新会与深圳等城市的时空距离,为生源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打开新篇章。”广州华立学院校长刘洁生表示,广州华立学院一直与港澳深地区保持紧密合作,深中通道的通车,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拓展师生国际视野都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紧贴广东省和江门市优化提升产业布局的需要,着力服务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海洋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珠江口西岸快速发展的产业。刘洁生说:“我校将紧紧抓住‘大桥经济’机遇,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5月22日,江门双碳实验室接连发布最新科研进展,并迎来一大喜讯——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据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核批准设立,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创新载体和平台。目前,江门双碳实验室累计招收博士后17名,1人已顺利出站,培养博士后数量位居江门市企事业单位前列。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推动人才向“新”的关键一环。江门新会正集中资源打造更多引才聚才“强磁场”、科技创新“新高地”,努力为优秀人才提供价值创造、创新突破和自我实现的平台、机会和场景。
一方面,加快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引进全职博士博士后开展科研项目攻关。2023年以来,新增2家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新会澳保生物有限公司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中车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增博士博士后人才25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另一方面,用好“揭榜领题”赛实现产才对接,组织企业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2个项目分获银奖、铜奖并成功与博士博士后团队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注入新动能。
“不管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都是极为关键的资源。区委、区政府始终视人才为珍宝,把企业家当做自己人。”林锡波在今年召开的江门新会人才工作暨企业家新春座谈会上如是说道。
近年来,江门新会先后出台“高质量发展十条”“葵乡人才十条”“科创十条”等扶持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参与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能和经济效益。目前,江门新会的支柱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急需大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接下来,江门新会将牢固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意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纳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