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黄胜 通讯员/周清锋 陈健莹) 7月6日,江门双碳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标志着该实验室在科研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再度取得重要成果,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创新载体和平台,对引育高水平科研人才、提升设站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等具有重要意义。今年5月22日,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将把握‘大桥经济’带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加速流通的重大机遇,汇聚一批博士、博士后青年优秀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从而达到人才、技术和资源的共享与互动。”江门双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明说。
截至目前,江门双碳实验室累计招收博士后17名,2名已顺利出站,培养博士后数量位居江门市企事业单位前列;获批国家外国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获得资金支持1654万元;参与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型储能与新能源”重大专项旗舰项目;以实验室名义发表高水平论文75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69篇。
当天,江门双碳实验室与五邑大学共建的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也揭牌,并举办了“五邑大学—江门双碳实验室”2024新能源学术论坛。
据介绍,五邑大学近年来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密切互动。双方于去年12月底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双聘”模式共享高层次人才。接下来,双方将联合开展“双碳”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围绕新型储能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化工、碳计量与碳资源利用、双碳政策与系统设计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推动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并在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