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平市印发实施《开平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夯实食品产业链基础为根本,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健康化、特色化食品产业集群,为开平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规划》,到2035年,开平市食品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以上,其中,产值规模超50亿元企业超1家,产值规模超20亿元企业超3家,产值规模超10亿元企业超8家,新增5-8家食品产业链上市企业;全面建成从标准化原料生产、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消费流通的全产业链体系;“一核一园多区”食品产业空间结构建成,产业集聚化、多区化发展有序,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严建广
四大任务 推动“强链+延链+补链”
《规划》按照“强链+延链+补链”思路,围绕开平食品产业发展提出四大任务。
产研一体,激活食品产业创新提质。搭建优质创新科研平台,促进高质量创新人才集聚,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上下游协同互补发展,推动食品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以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发展。
品牌驱动,促进质量与招商双提升。以提品质、创品牌食品为产业发展重心,紧抓关键环节,全力以“开平优品”引领产业高端发展。食品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双管齐下,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增强“开平优品”的品牌引领号召力。
产城互融,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强化与县级、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衔接,统筹考虑食品产业空间、生产配套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用地比例与布局,坚持高标准配置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高效建设城镇园互动的三级配套标准,完善产城功能,搭建多元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国资引领的战略保障作用,强化食品链条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空间提质增效,提升食品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绿色引领,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升级。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产业循环低碳发展的思路,紧扣开平低碳示范城市的建设步伐,坚持绿色转型目标导向,加快食品产业绿色工艺发展改良,推进智慧低碳创新平台建设,优化调整食品产业用能结构,推动食品产业高水平、高附加值的绿色化转型。
构建“一核一园多区”
产业布局
《规划》提出,立足开平食品产业发展基础与上下游配套产业分布,构建“一核一园多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一园多区”,即以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翠山湖)为科创先导区高水平建设一个食品科技创新核心,高层次建设以翠山湖新区、三埠街道、马冈镇、蚬冈镇、赤水镇等为重点的特色食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长沙街道、水口镇、金鸡镇等其他镇(街)的食品产业集聚区,助推产业集聚化、多区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功能互促、区域互助、协同互融的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方面,《规划》提出,翠山湖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园打造聚焦规模食品制造、突出休闲健康食品饮品的综合性大型食品园区;三埠街道食品产业基地打造聚焦特色食品小镇定位,做强休闲食品文旅产品体系,以米面加工、调味品及烘焙食品为主要方向的食品加工绿色高端化转型样板园区;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围绕马冈鹅和“马冈优品”镇级品牌,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马冈鹅预制菜和“马冈优品”食品加工链条;赤水镇水仔口健康食品产业园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园平台,进一步发展相关健康营养食品,如麻鸭预制菜、山楂制品、功能性大米等;蚬冈镇侨心产业园依托粮食仓储基地进一步拓展上下游食品产业链,配套建设大米、杂粮、肉类等加工集聚区,并结合蚬冈镇深厚的侨乡文化底蕴,推动特色煲仔饭、烧猪、烧鹅、粽子等本土菜色发展预制菜,打造侨乡文化引领的本土特色美食产业园区。
据了解,开平食品工业历史悠久,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2家,产值规模超亿元企业1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总部企业1家,上市公司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创新型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并建立广东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江门市新型研发机构1家,拥有“味事达”酱油、“嘉士利”饼干、“广合”腐乳、“粤师傅”调味品等多个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以及鸿福堂饮料、旭日蛋、可味巧克力等一批颇具规模、有品牌和影响力的食品企业,已初步形成涵盖“农牧渔产品的种植养殖—食品产品初加工—食品产品精深加工—食品产品销售—电商平台直播—物流配送”的食品产业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