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水口镇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水口一小”)六(3)班的何欣妍在天天练笔《我的妈妈——家人》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自己的妈妈。
在练笔的下面,妈妈留言说:“把我画得真年轻。”
在练笔的上面,爸爸留言问:“为什么不写我?”
一家三口通过这种独特、风趣幽默的方式进行沟通、对话。在水口一小支教的语文老师梁伟明给这篇练笔打了“A+”。
“天天练笔,也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梁伟明说,“通过孩子写,老师评、家长评、同学评的方式,可以增加相互沟通的话题,促进各方面的联系。”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严建广
一座亲子互动的“桥梁”
“她和奶奶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看到她写的文章,我才知道她对奶奶的感情那么深。”在看了水口一小六(3)班的谭敏华写的天天练笔《我还记得你》后,谭敏华的妈妈张女士说。
在张女士看来,天天练笔就是家长和子女沟通的一座“桥梁”。“这一年多,因为要评她的天天练笔,我们交流多了,共同话题多了,也通过文章,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她说。
翻阅同学们的天天练笔,家长和孩子之间通过这种方式互动的例子随处可见。何欣妍在《我会这样演家庭剧》中写自己怎么去排演一个家庭剧《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场面,文中称自己是孙悟空,爸爸是唐僧,妈妈和二姐是白骨精,大姐是猪八戒。看到她的作文,妈妈留言:“哈哈哈,‘笑C’我咯。”
“看到爸爸妈妈的留言,我很开心。”何欣妍说。
“我觉得现在跟爸爸妈妈更亲近了。”谭敏华说,“他们更愿意跟我交流了,我们之间也有了更多话题。”
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
说到在水口一小提倡天天练笔的初衷,梁伟明说,有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希望了解孩子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生活,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他说。
在清明节期间,梁伟明曾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天天练笔《我还记得你》,希望同学们通过练笔,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人的思念之情。
“有一位同学写的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在一次意外中去世。多年来,他都不理解,觉得爸爸不应该那样离开家人。”梁伟明说,“看到这篇文章,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对他进行引导。我发现从那之后,他对爸爸的意外去世释怀了,性格也阳光了很多。”
一座同学交流的“桥梁”
在同学们的天天练笔中,有不少同学们相互之间沟通的印记。喜欢画画的谭敏华,经常在作文中给同学画像,还要作一番点评,而同学看到她的画后,也有不少点赞。
“天天练笔也是同学们互动的一座‘桥梁’。”梁伟明说, “天天练笔不是作文,也不是日记,少了些私密,更多是表达。我们一直鼓励同学们相互阅读评价天天练笔。”
水口一小六(3)班的李祥鸣的妈妈说:“天天练笔这一年多来,明显感觉他的性格变了。现在团队意识强了,还交了几个好朋友,性格也更加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