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往往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提高综合能力。
新会文华小学 谭小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学习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方便学生理解。
如,在《四季的脚步》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四季变化入手,回忆四个季节的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提到的四季变化。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让他们分小组,就“春、夏、秋、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这种将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源自生活的情景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化模式: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再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角色的认识与感悟,最后,让学生以手抄报或小作文的形式,从自己的角度叙述课文。又如《朱德的扁担》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几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并邀请有与课文主人公相似经历的学生讲述自身故事,进行启发式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进行合理评判,增加对生活的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重视通过借助生活常识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另外,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应用多媒体或其他生活工具,展示课文提及的内容,尽可能创造贴近课文内容的情境,帮助学生将课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