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夏日的阳光洒在鹤山市桃源镇马山的深林间,翠绿的树林如画卷般铺展。这里的仿野生灵芝已迎来采摘季,透过密集的树冠,斑驳的光影映照在忙碌的工人们身上。记者了解到,桃源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仿野生灵芝4000多株,发展灵芝深加工,朝着构建从“产”到“销”的完整产业链努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陈中惠
迎来采摘季 种植仿野生灵芝收益好
记者在位于桃源镇中心村的马山看到,浓密苍翠的树林下,一片经人工开垦的微型“梯田”向下延伸。缓坡上,一排排白色网篷里种满了仿野生灵芝,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林永标随手掀开了一排白色网篷。“今年已经收获了两批,第一批灵芝每株平均重40克,第二批也差不多。”林永标指着一株长势较好的灵芝说。
他表示,种植仿野生灵芝,第一年的投入高,但后期管理成本低,不需要打药,只是偶尔需要灌溉,劳动力投入较少,而且,种一次后,接下来的几年内都有收成。
林永标介绍,仿野生灵芝种植是人工栽培与仿野生种植管理相结合的灵芝栽培新模式,林下仿野生灵芝的生物学转化率、总糖含量与野生灵芝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仿野生灵芝的生长周期非常短,从种植到收获大概只需要三个月。而且,管理及劳动力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林永标算了一笔“经济账”,认为种植仿野生灵芝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好选择。
如今,这些“林下精灵”撑起“致富伞”。林永标负责的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预计今年可采收干灵芝500公斤,产值约10万元。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可持续发展
种植仿野生灵芝,林永标算的不仅有“经济账”,还有“生态账”。“灵芝能够提升森林碳的封存潜力,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林永标说。
很难想象,如今长满大树的马山,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破坏性的开发和滥砍乱伐导致鹤山处处是丘陵荒坡。1984年,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与当时的鹤山县政府合作建立鹤山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试验站。
“经过30多年的努力,鹤山的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森林结构变好了,周边的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林永标说。据了解,201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林下优势灌草,如岗梅、三桠苦等发展林下药材种植,也引种了很多姜科植物,但都由于产值低、劳动力成本高,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前,我在梅州市开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试验,取得较好成果,于是,便在鹤山尝试种植仿野生灵芝。”林永标说,好的种植环境能降低种植灵芝的成本。基地迎来一次又一次丰收,让当地干部和群众更加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中心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种植灵芝需要优质的环境,接下来,会用好村内的树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与企业合作
增加当地农户收入
仿野生灵芝收成的第一年,广东省野源灵芝种植有限公司就与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达成合作,共同开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项目。
广东省野源灵芝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飞介绍,目前,企业已推出10多种产品,包括茶包礼盒、灵芝茶粒、灵芝切片、灵芝粉等,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从‘产’到‘销’的‘一条龙’”。下一步,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前提下,企业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继续完善产品种类。此外,继续与当地农户合作,在不破坏植被的情况下,让更多农户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收。
在桃源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中心村委会成立野源涧现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广东省野源灵芝种植有限公司一起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除种植灵芝外,还发展灵芝采摘体验、灵芝科普实践等多种业态。
“目前,‘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计划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和菌段来源,农户收获后,由企业收购,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中心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动仿野生灵芝种植产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