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语文教学担负着健全学生人格、建立文化自信的伟大使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古诗文作为其中一大板块,蕴含着爱国、勤劳、节俭、勇敢、勤学等大量的优秀传统美德元素,是当代小学生应学习吸收的营养。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内+课外”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习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七小学 胡嫦
立足教学第一线
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作用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实践的有力保障。实践中,应结合学校实际,组织语文教师参与“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推荐优秀的讲座、教学案例、书籍等内容进行线上研讨,定期组织教师读书分享会,明晰研究的方向,让老师们了解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教师的理论基础。
实践出真知。为能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每个学期都应组织以“古诗文教学”为主题的教研课,形成“个人备课—小组展示—集体磨课—全校展示—科组评课—总结反思”的教研课实践模式。这种既有个人思考又有集体智慧的教研课,能使老师们对如何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美德有更多更深的认识,产生更多创新的想法。如教《示儿》时,加入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陆游对国家统一的盼望,能更加贴切地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情。
注重情境与实践结合
变革方式提高育人成效
营造浓厚的文化情境,环境育人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应建设书法长廊、书法墙、班级古诗经典专栏,让每一个墙壁“说话”,将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之美交融呈现,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之美、中国文化之美,树立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有了热爱的动力,方能奔赴传统美德之山海。学校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萌娃唱经典”诵读视频线上推送、学生手绘传统美德诗集、国学社团之知识竞赛等,用活动育人。在学生手绘传统美德诗集活动中,学生组成创作小组,自主挑选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古诗,在选材的过程中,学生便对古诗文进行了主动了解、主动思考,探寻其中蕴含着何种美德。选好材后,再让小组内擅长书法的同学进行硬笔书法创作,书写古诗。最后让小组内的“美工”为作品配图,呈现小组的集体智慧。在“选材——书写——绘画”一系列的创作中,将古诗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与书法、美术等结合,加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综合地呈现在纸上,从传统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积极思索,变被动输入为主动输出。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烙印在学生的心中、脑海。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内教学、课外活动”两大抓手,让学生多读古诗文,在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华中汲取智慧,特别是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了解和传承,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